上海黄金历史悬案

上海黄金历史悬案

作者: 量子力学大师

悬疑惊悚连载

长篇悬疑惊悚《上海黄金历史悬案男女主角苏玉凝沈砚之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非常值得一作者“量子力学大师”所主要讲述的是:民国十七岁次戊沪上法租界的梧桐叶刚染上秋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落满巡捕房探长沈砚之站在“同丰金号”的柜台指尖捻着半片湿漉漉的枫目光却锁在地上那滩早已凝固的暗红血迹金号老板周明轩倒在里间账房的梨花木桌胸口插着一把银质匕刀柄上刻着一朵残缺的牡账房的铁柜被撬里面原本存放的三百两黄金不翼而只留下几枚散落的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泛着青绿色的铜“沈探”巡...

2025-10-22 18:18:35

民国十七年,岁次戊辰,沪上法租界的梧桐叶刚染上秋霜,

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落满地。巡捕房探长沈砚之站在“同丰金号”的柜台前,

指尖捻着半片湿漉漉的枫叶,目光却锁在地上那滩早已凝固的暗红血迹上。

金号老板周明轩倒在里间账房的梨花木桌旁,胸口插着一把银质匕首,

刀柄上刻着一朵残缺的牡丹。账房的铁柜被撬开,里面原本存放的三百两黄金不翼而飞,

只留下几枚散落的铜钱,在潮湿的空气中泛着青绿色的铜锈。“沈探长,

”巡捕小李拿着记录本凑过来,声音压得极低,“法医刚验过,

周老板是昨天夜里亥时左右遇害的,致命伤就是胸口那把匕首。现场除了这把匕首,

没找到任何指纹,凶手应该戴了手套。”沈砚之点点头,弯腰仔细观察那把匕首。

刀柄上的牡丹花纹刻得极为精致,只是花瓣缺了一角,像是被人刻意磨掉的。

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英租界“裕昌银楼”也发生过一起劫案,当时遇害的银楼掌柜胸口,

同样插着一把刻有牡丹花纹的匕首,只不过那把匕首的花瓣是完整的。“去查一下,

三个月前裕昌银楼劫案的卷宗,特别是那把匕首的细节。”沈砚之直起身,对着小李吩咐道。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沈砚之原本是北平陆军讲武堂的学生,

后来因为不满军阀混战,弃武从警,来到上海法租界巡捕房。

凭借着过人的观察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短短两年就升为探长,破过不少棘手的案子,

在沪上警界也算小有名气。小李应了一声,转身快步离开。沈砚之则继续在金号里巡视,

目光扫过柜台、货架、账房的每一个角落。金号的门窗都完好无损,没有被撬动的痕迹,

说明凶手要么是周明轩认识的人,要么就是对金号的布局极为熟悉。他走到柜台后面,

看到地上放着一个打翻的茶盏,里面的茶水已经干涸,在桌面上留下一圈褐色的印记。

茶盏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青瓷茶杯,杯沿上似乎沾着一点淡淡的胭脂痕迹。

“周老板平时有喝茶的习惯吗?”沈砚之问站在一旁,脸色惨白的金号伙计。伙计名叫阿福,

是周明轩的远房侄子,在这里做了三年伙计。他听到沈砚之的问话,身子抖了一下,

结结巴巴地回答:“老、老板平时最喜欢喝龙井,每天晚上都会在账房里喝上一壶。

”“那这个茶杯是谁的?”沈砚之指了指那个青瓷茶杯。阿福凑过来看了一眼,

脸色更加难看:“这、这好像是……是苏小姐的茶杯。”“苏小姐?”沈砚之皱起眉头,

“哪个苏小姐?”“就是、就是‘艳春班’的苏玉凝小姐。”阿福的声音越来越小,

“老板最近和苏小姐走得很近,经常会约她来金号谈事情,有时候也会留她喝茶。

”沈砚之心中一动。“艳春班”是沪上有名的戏班,苏玉凝则是“艳春班”的台柱子,

唱花旦的,容貌出众,在上海滩颇有名气。周明轩一个开金号的老板,

怎么会和戏子走得这么近?而且还把人约到金号里来,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

“昨天晚上,苏玉凝来过金号吗?”沈砚之追问。阿福想了想,点头道:“来过。

昨天晚上大概戌时左右,苏小姐坐着黄包车来的,进了老板的账房。我当时在前面看店,

后来听到账房里好像有争吵声,不过声音不大,我也没太在意。大概过了半个时辰,

苏小姐就走了。”“她走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异常?”“异常……好像没有。

不过她走的时候,脸色不太好,而且手里拎着一个红色的锦盒,

之前来的时候没看到她带这个盒子。”阿福努力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沈砚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这个苏玉凝有很大的嫌疑。他当即决定,

去“艳春班”找苏玉凝问问情况。“艳春班”的戏楼位于法租界和华界交界的四马路,

此时正是上午,戏楼里没有演出,只有几个伙计在打扫卫生。沈砚之出示了自己的探长证件,

向伙计询问苏玉凝的下落。伙计告诉他,苏玉凝住在戏楼后面的四合院宿舍里,

现在应该还在房间里休息。沈砚之跟着伙计来到四合院,

走到一间挂着“玉露轩”匾额的房间门口。伙计敲了敲门,

里面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谁啊?”“苏小姐,是我,有位巡捕房的探长找您。

”伙计回答。房间里沉默了片刻,随后门“吱呀”一声打开,

一个身穿月白色旗袍的女子出现在门口。她肌肤胜雪,眉目如画,正是苏玉凝。看到沈砚之,

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微微欠身道:“探长先生找我,有什么事吗?

”沈砚之看着她,开门见山:“苏小姐,昨天晚上亥时左右,你在哪里?

”苏玉凝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声音平静地回答:“昨天晚上我在戏楼里排戏,

排到子时才回宿舍休息。戏班里的姐妹和伙计都可以作证。”“是吗?

”沈砚之盯着她的眼睛,“可是据‘同丰金号’的伙计说,昨天晚上戌时左右,你去过金号,

还和周明轩在账房里发生了争吵,半个时辰后才离开,

而且离开的时候手里拎着一个红色的锦盒。”苏玉凝的手顿了一下,

茶杯在桌面上轻轻磕了一下,发出清脆的响声。她抬起头,

目光坦然地看着沈砚之:“探长先生,我确实去过金号,也和周老板谈过事情,

但并没有发生争吵。至于那个红色的锦盒,里面装的是周老板送给我的一支玉簪,

他说我上次演出的时候,头上的簪子断了,特意给我买了一支新的。”“玉簪呢?

”沈砚之追问。苏玉凝转身走到梳妆台前,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红色的锦盒,打开递给沈砚之。

锦盒里果然放着一支白玉簪,簪头雕刻着一朵精致的梅花,看起来价值不菲。

沈砚之拿起玉簪仔细看了看,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他又问:“你和周明轩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他会特意给你买玉簪?”苏玉凝的眼神暗了暗,轻声道:“周老板是我的戏迷,

经常来戏楼听我唱戏,一来二去就熟悉了。他对我很照顾,有时候会送我一些小礼物,

这支玉簪就是其中之一。”沈砚之看着她,总觉得她的话里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但一时又说不上来。他沉吟片刻,又问:“你离开金号的时候,周明轩的情况怎么样?

有没有什么异常?”“当时他挺好的,还送我到门口。”苏玉凝回忆道,“我走的时候,

他还说要在账房里再算一会儿账,让我路上小心。”沈砚之点点头,没有再继续追问。

他觉得苏玉凝虽然有嫌疑,但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她就是凶手。而且她有不在场证明,

戏班里的人都可以作证她昨天晚上排戏到子时。离开“艳春班”,沈砚之回到巡捕房。

小李已经把三个月前裕昌银楼劫案的卷宗找了出来,放在他的办公桌上。沈砚之翻开卷宗,

仔细查看里面的记录。裕昌银楼劫案发生在三个月前的一个深夜,银楼掌柜王万山被人杀害,

胸口插着一把刻有完整牡丹花纹的银质匕首,银楼里存放的两百两白银被劫走。

当时负责这个案子的探长是张彪,不过案子查了三个月,一直没有任何进展,

最后成了一桩悬案。沈砚之看着卷宗里那把匕首的照片,

和“同丰金号”案发现场的匕首对比了一下。两把匕首的样式、材质都一模一样,

唯一的区别就是牡丹花纹,一个完整,一个残缺。“这两把匕首肯定是同一个人打造的,

甚至可能是同一个人使用的。”沈砚之自言自语道,“难道这两起劫案是同一个凶手所为?

如果是这样,那凶手为什么要在第二把匕首上把牡丹花纹磨掉一角呢?

”他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秘密。他决定再去裕昌银楼看看,

或许能找到一些之前被忽略的线索。裕昌银楼位于英租界的南京路,

自从三个月前发生劫案后,银楼就一直关门停业,门口贴着一张“本店转让”的告示。

沈砚之推开虚掩的大门,里面布满了灰尘,光线昏暗。他走到柜台后面,

当年王万山就是倒在这里。他蹲下身,仔细查看地面,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忽然,

他在柜台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金属碎片,看起来像是从什么东西上掉下来的。

他捡起金属碎片,放在手心仔细看了看。碎片是黄铜材质的,上面刻着一个小小的“福”字。

他又在周围找了找,没有发现其他的碎片。“这个‘福’字……”沈砚之皱起眉头,

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他想了想,忽然想起昨天在“同丰金号”账房的铁柜里,

看到过几枚散落的铜钱,铜钱上好像也有类似的“福”字印记。他立刻赶回巡捕房,

从“同丰金号”案发现场带回的证物中找出那几枚铜钱。果然,

铜钱的正面刻着“光绪元宝”,背面刻着一个小小的“福”字,

和他在裕昌银楼找到的金属碎片上的“福”字一模一样。“这就奇怪了,

”沈砚之看着手中的铜钱和金属碎片,“裕昌银楼劫案丢的是白银,

同丰金号劫案丢的是黄金,为什么现场都会留下带有‘福’字印记的铜钱或金属碎片呢?

这个‘福’字到底代表什么?”他决定去查一下这种带有“福”字印记的铜钱的来源。

他来到沪上最大的古玩市场,找到一家专门经营古钱币的店铺。

店铺老板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名叫陈老。沈砚之拿出那枚铜钱,递给陈老:“陈老,

您看看这枚铜钱,上面的‘福’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陈老接过铜钱,

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看,又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

脸色凝重地对沈砚之说:“沈探长,这枚铜钱可不是普通的光绪元宝。你看这个‘福’字,

刻得非常精细,而且字体是瘦金体,

这种铜钱是当年江南制造局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专门铸造的纪念币,总共只铸造了一千枚,

后来因为战乱,大部分都遗失了,现在存世的已经很少了。”“江南制造局?

”沈砚之心中一动,“那您知道哪里还能找到这种铜钱吗?或者说,谁手上可能有这种铜钱?

”陈老想了想,回答:“这种铜钱当年主要是赏赐给王公大臣和有功之臣的,民间很少见。

不过听说前几年,沪上有一个叫‘福记’的商行,曾经私下里倒卖过这种铜钱,

不过后来‘福记’商行因为涉及走私军火,被巡捕房查封了,老板也不知所踪。

”“福记商行?”沈砚之记住了这个名字。他又向陈老打听了一些关于“福记”商行的情况,

然后起身告辞。回到巡捕房,沈砚之立刻让人去查“福记”商行的档案。档案显示,

“福记”商行成立于民国十年,老板名叫刘福安,主要经营茶叶、丝绸等商品,

后来暗中走私军火,民国十五年被巡捕房查封,刘福安在逃,至今下落不明。“刘福安,

福记商行,带有‘福’字印记的铜钱……”沈砚之把这些线索串联起来,

“难道这两起劫案和刘福安有关?可是刘福安已经失踪两年了,

他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来作案呢?”他觉得事情越来越复杂了。就在这时,

小李匆匆跑了进来,神色慌张地说:“沈探长,不好了!刚才接到报案,在法租界的霞飞路,

发现了一具尸体,胸口插着一把刻有牡丹花纹的匕首,不过这次的匕首,牡丹花纹缺了两角!

”沈砚之心中一震,看来凶手还在继续作案,而且每一次作案,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山庄凶杀案事件
  • 柳软桃花浅什么意思
  • 重生神探追凶录短剧
  • 香软桃花
  • 活在阳光下长在春风里
  • 中国最后一位道士
  • 嘘请按规则行事听到声音别回头小说
  • 软陶花手链编织教程
  • 怎么做一个道士
  • 嘘别回头她在你身后
  • 活在阳光下沐浴在春风里
  • 活在阳光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