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生1985,开局30元月薪陈明远站在三十八层高楼的边缘,
脚下的城市像一片冰冷的星河。2025年的冬夜寒风刺骨,每一缕风都像是命运的嘲笑。
“爸……”他望着远方医院的方向,泪水模糊了视线,“对不起,儿子没用,
连您的医药费都凑不齐……”“晓梅……”想起她,胸口发闷。那个总是对他笑的女孩,
最后嫁给了别人。他记得她穿嫁衣的样子,记得自己站在人群最后,连一句祝福都说不出口。
他闭上眼,纵身一跃。风声在耳边呼啸,像是无数个遗憾的呐喊。“轰——”身体撞击地面,
剧痛中意识开始模糊。就在生命即将消逝的瞬间,
他脑海中闪过一个疯狂的念头:“如果……如果能重来一次……”下一秒,
剧烈的头痛将他从死亡边缘拽回。这一刻,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疼……”他捂着额头坐起,眼前的景象让他如遭雷击。狭小的房间里,
六张铁床像沙丁鱼罐头般挤在一起,斑驳的墙壁上,
邓丽君的甜美笑容在泛黄的海报上依旧明媚。搪瓷缸静静立在木桌上,
旁边是一台红灯牌收音机,一切都定格在记忆深处的1985年。
窗外传来工厂汽笛悠长的鸣响,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煤烟味,那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气息。
“明远,醒醒!再不起来真要迟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陈明远猛地转头,眼前是刘建军那张青春洋溢的脸庞——不是中年发福的模样,
而是十八岁的青涩少年!“建军?你……你怎么……”陈明远的声音有些发颤。
“说什么梦话呢!”刘建军笑着拍他的肩膀,“赶紧的,今天是发工资的大日子,
去晚了又要排长队!”陈明远猛地坐起身,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年轻有力的双手。
那双在前世因为操劳而布满老茧的手,此刻却指节分明,皮肤紧致。
他颤抖着抚摸自己的脸颊,触感光滑而富有弹性——这确实是十八岁的自己!
“不……这不是梦……”他喃喃自语,心脏狂跳不止。他冲到窗边,
熟悉的国营机械厂大院映入眼帘。工人们骑着永久牌自行车穿梭往来,车铃声清脆作响,
远处的大喇叭正播放着《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声嘹亮而充满希望。
“1985年……我真的回来了!”过去的记忆如决堤洪水般涌来。
那个2025年的失败商人,因为急功近利导致生意崩盘,负债累累。而现在,
命运给了他重来的机会——回到了十八岁,刚刚顶替父亲进入机械厂当学徒工的黄金年代。
“爸……晓梅……”他在心里默默呼唤,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一次,
绝不会再让你们失望!”“走啊,领工资去!”刘建军兴奋地拉着他就往外走。
陈明远跟着建军走出宿舍,大脑却在飞速运转。那些从过去四十年商业经验中积累的知识,
在这一刻被彻底激活。1985年,改革开放进入第七个年头。中央一号文件刚刚发布,
个体经济政策进一步松绑,价格双轨制开始试行——计划内价格与市场价并存,
聪明的头脑嗅到了商机。大街小巷开始出现“万元户”的传说,
那个曾经被批判为“投机倒把”的行为,如今成了致富的捷径。“排队排队!保持秩序!
”财务室的工作人员大声维持着秩序。长长的队伍蜿蜒曲折,工人们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那是属于发薪日的独特喜悦。陈明远低头看着手中的工资条,白纸黑字写着:30元整。
这个数字在以前那个世界微不足道,但在1985年,却是一个学徒工的全部希望。“明远,
领到工资了?”张副主任皮笑肉不笑地走过来,“你爸是老技工,你可要好好干,
别给他丢脸啊。”陈明远心里冷笑,前世就是这个张副主任处处刁难他。“谢谢张主任关心,
我会努力的。”“哼,关系户就是不一样。”旁边传来阴阳怪气的声音。陈明远没有理会,
脑海中已经开始规划未来。30元工资,大米0.14元一斤,猪肉1.2元一斤,
这点钱勉强够生活。但他有未来40年的商业知识,这简直是开局就拿到了通关秘籍!
“建军,下午有什么安排?”“还能有什么安排,厂休日,去街上逛逛呗。
听说百货商店新到了一批的确良衬衫。”“我想去新华书店看看。”陈明远说。
前世他错过了太多机会,这一世,他要从知识开始改变。回到宿舍,他拿出笔记本,
开始规划:1. 利用前世电子维修知识,先从收音机维修开始2. 积累资金,
抓住价格双轨制机会3. 赶上个体户政策红利期“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门口站着李大妈,手里拎着一袋水果。“明远啊,听说你领工资了?”李大妈笑眯眯地说,
“我家志强在机关工作,一个月能拿80多呢!你好好干,争取转正后也能多挣点。
”陈明远微微一笑:“李大妈,谢谢关心。”前世李大妈就是这样,总爱拿他跟她儿子比较,
处处显摆。但这一世,一切都将改变。送走李大妈,陈明远看着窗外。
1985年的阳光洒在工厂大院里,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他在心里默默发誓:这一次,
一定要把握住机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留下遗憾,让看不起他的人都睁大眼睛好好看看!
第二章 技术打脸“陈明远!”车间里,张副主任板着脸走过来,“那台冲床坏了三天了,
你要是能修好,我张字倒着写!”工友们纷纷围过来看热闹。“张主任,
这机器连王师傅都修不好,他一个学徒工能行?”有人起哄。
陈明远平静地看着张副主任:“领导,如果我修好了,您能给我什么奖励?”“奖励?
”张副主任冷笑,“你要是能修好,我给你申请技术补贴!要是修不好,这个月奖金全扣!
”“好。”陈明远走到冲床前,前世积累的机械知识在脑中飞速运转。
这种老式冲床在前世早就被淘汰了,但基本原理他还记得。“建军,帮我拿工具箱。
”“明远,你别逞强啊。”刘建军担忧地说。“放心。”陈明远熟练地拆开机器外壳,
检查电路和机械结构。前世他做小生意失败后,在修理厂打过工,
对这些老机器的构造了如指掌。“哼,装模作样。”张副主任抱着胳膊冷笑。十分钟后,
陈明远找到了问题所在——一个磨损严重的齿轮和接触不良的电路。“需要更换齿轮,
重新焊接电路。”“说得轻巧,你有这本事吗?”张副主任继续嘲讽。陈明远没有理会,
从工具箱里拿出工具,开始操作。他的动作熟练得不像个学徒工,倒像是经验丰富的老技师。
“这……这手法……”王师傅不知何时也来了,看着陈明远的操作,眼中露出惊讶。
半个小时后,陈明远擦了擦汗:“好了。”“装什么装,按开关试试!”张副主任不屑地说。
陈明远按下开关,冲床轰然运转,声音平稳有力。“真的修好了!”工友们惊呼。
张副主任脸色铁青:“这……这不可能!”王师傅走上前,仔细检查后点头:“确实修好了,
而且比原来运转得还好。明远,你这手艺跟谁学的?”“自学的。”陈明远淡淡地说。
“好小子!”王师傅拍着他的肩膀,“从今天起,你就跟着我学技术!
”张副主任脸色更难看了:“哼,瞎猫碰上死耗子!
”但工友们看陈明远的眼神已经完全不同了。“明远,你真厉害!”刘建军兴奋地说。
“建军,帮我个忙。”陈明远低声说,“帮我打听一下,谁家有坏了的收音机要修。
”“收音机?你要干什么?”“赚点外快。”陈明远眼中闪烁着光芒。他知道,
技术打脸只是开始,真正的改变才刚刚开始。第三章 李大妈傻眼了“明远,
你真要修收音机?”刘建军看着陈明远桌上的一堆零件,有些担心。“放心,我有把握。
”陈明远正在修理一台红灯牌收音机,手法熟练。这些年来,他为了省钱,
家里的电器都是自己修,早就练就了一手好技术。1985年,收音机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品,
维修需求很大。“修好了!”陈明远接通电源,收音机里传出了清晰的广播声。“太厉害了!
”建军惊叹,“这收音机老王头说修不好了,你居然修好了!”“建军,帮我宣传一下,
修收音机5块钱一台。”“5块?会不会太贵了?”“专业维修,保证质量。
”陈明远自信地说。消息很快在工友间传开。起初大家还不信,
但看到陈明远修好的收音机后,订单接踵而至。第一个月,陈明远修了18台收音机,
收入90元,加上工资30元,月入120元!这天,陈明远正在宿舍数钱,李大妈又来了。
“明远啊,听说你在修收音机?”李大妈瞟了一眼桌上的钱,“能挣几个钱啊?
我家志强这个月发了85块,还发了福利票呢!”陈明远微微一笑:“李大妈,
我这个月修收音机挣了90块。”“多少?”李大妈愣住了。“90块,加上工资30块,
一共120块。”李大妈张大了嘴:“你……你一个月挣了120块?比志强还多?
”“运气好而已。”陈明远谦虚地说。李大妈脸色变了变,语气也软了下来:“明远啊,
你看我家那台收音机也老出毛病,你能不能……”“当然可以,李大妈。”陈明远心中暗笑,
这就是金钱的力量。周末,陈明远去新华书店买书,却在路过医院时,
看到了让他心跳停止的一幕。林晓梅扶着脸色苍白的母亲从医院出来,母女俩都红着眼睛。
“伯母怎么了?”陈明远赶紧上前。“明远……”林晓梅看到他,眼泪再也忍不住,
“医生说妈妈得了重病,需要手术,
……我们拿不出那么多钱……”过去的一幕幕在陈明远脑海中闪现:林晓梅为了给母亲治病,
不得不嫁给有钱人,从此与他形同陌路。“需要多少钱?”他声音颤抖。
“医生说……要五百块……”林晓梅低声啜泣,“我们全家一年的收入都不够……”五百块!
这在1985年是个天文数字。陈明远握紧拳头,就是因为上次没钱,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晓梅嫁给别人。“晓梅,别担心,”他握住她的手,“这钱我来想办法!
”“明远,你……你哪来这么多钱?”林晓梅惊讶地看着他。“相信我,
”陈明远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一次,我不会再让你一个人承担。
”为了筹到这笔巨款,陈明远做出了一个危险的决定。他主动申请加夜班,
希望能多挣些加班费。连续几天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身体达到了极限。
命运似乎总是在考验真心人。这天深夜,陈明远在操作一台老式冲床时,因为过度疲劳,
右手被卷入了机器。“啊——”剧痛让他眼前一黑,但他死死咬住嘴唇不让自己昏过去。
右手是他的全部希望,如果废了,他拿什么给晓梅幸福?拿什么兑现自己的承诺?
工友们闻声赶来,七手八脚地将他送往医院。林晓梅赶到时,
陈明远的右手已经打上了厚厚的石膏,脸色苍白如纸。“医生怎么说?”林晓梅声音发抖,
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右手食指和中指粉碎性骨折。”医生沉重地说,
“即使恢复也会影响灵活性。”“这意味着什么?”林晓梅紧紧握住陈明远的左手。
“意味着他再也不能做精细的维修工作了。”医生叹息,“这对一个技工来说,
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陈明远虚弱地笑了笑:“没事,我还有左手。”“傻瓜,
你为什么这么拼命?”林晓梅扑在他怀里痛哭,“我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想看到你受伤。
”“不想看你为难。”陈明远左手笨拙地擦着她的眼泪,石膏硌得她脸疼,
“我这条命不值钱,你的手才金贵。”林晓梅噗嗤一声又哭又笑:“傻子,
哪有人这么说自己的。”陈明远点点头,心中却明白,这次工伤不仅让他失去了技术优势,
还可能面临被工厂辞退的风险。但他不后悔,至少他证明了自己的决心。
看着晓梅扶着母亲远去的背影,陈明远第一次感受到了这次重来的真正意义。
这不是简单的发财致富,而是弥补那些刻骨铭心的遗憾。在书店,
他了解到个体户政策进一步放宽的消息。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大地,是时候下海了。
但当他回家告诉父亲这个想法时,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什么?你要辞职?
”父亲陈建国拍案而起,“我好不容易托关系让你进厂,你现在要辞职?你这是要气死我啊!
”“爸,现在政策允许个体经营,我想试试。”“试试?你知道个体户是什么吗?
那是投机倒把!是资本主义尾巴!”父亲气得脸色发青,“你要是敢辞职,我就打断你的腿!
”陈明远知道,说服父亲还需要时间。但改革的浪潮已经到来,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第四章 毅然下海“明远,你真的要辞职?”刘建军的声音里满是担忧,“这可是铁饭碗啊!
”“嗯,我已经想清楚了。”陈明远仔细擦拭着工具箱里的每一件工具,动作沉稳而坚定,
“个体户政策已经放宽,现在正是下海创业的黄金时期。
”“可是你爸那边……”刘建军欲言又止,“他老人家能同意吗?”“我会说服他的。
”陈明远抬起头,目光如炬,“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到来,
我们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陈明远来到街道办事处,找到了王主任。“王主任,
我想办理个体营业执照。”王主任是个和蔼的中年人:“小伙子有想法啊!
现在政策支持个体经营,你有什么打算?”“我想开个电器维修店。”“好啊!
年轻人有闯劲!”王主任热情地给他介绍政策,“现在办理营业执照很方便,税收也有优惠。
”在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陈明远很快办好了手续,在工厂附近租下了一个小店面,
月租20元。“明远,你真的要开店了?”林晓梅站在店门口,
看着刚刚挂上的“明远电器维修”招牌,眼中既有担忧,更多的是期待。“嗯,
明天就正式开业。”陈明远环顾着这个虽然简陋但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小店面,
心中涌起一股创业的豪情,“这只是开始,晓梅。”“我……我可以来帮忙吗?
”林晓梅小声问道,脸颊微微泛红,“我可以帮你记账,或者招呼客人……”“当然可以!
”陈明远惊喜地握住她的手,“有你在,我就更有信心了!”但开业第一天,
陈明远就遭遇了生死考验。深夜,店里只剩下他一个人盘点货物。突然,三个黑影闯了进来,
为首的正是在前世害他破产的赵大富!“小子,新来的?懂不懂规矩?”赵大富狞笑着,
手里把玩着一把匕首。陈明远心脏骤停,前世被赵大富逼债的恐惧瞬间涌上心头。“赵老板,
我做的是正经生意。”他强装镇定。“正经?”赵大富一把抓住他的衣领,“在这条街上,
老子说了算!要么交保护费,要么……”匕首的寒光在他眼前闪烁。就在这生死关头,
张副主任带着几个混混出现了。“哟,这不是我们的陈大老板吗?”张副主任阴阳怪气地说,
“放着铁饭碗不要,非要来送死?”陈明远明白了,这两人早就勾结在一起,要置他于死地!
“张主任,赵老板,”他深吸一口气,“你们确定要这样?”“怎么?怕了?
”赵大富的匕首抵住他的喉咙,“现在求饶还来得及!”就在陈明远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时,
远处传来了警笛声。赵大富脸色一变,匆忙逃离。陈明远瘫坐在地上,冷汗浸透了衣衫。
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重生之路远比想象中凶险。
第五章 赵大富慌了陈明远的“明远电器维修”开业了。店面虽小,但收拾得干干净净。
墙上挂着营业执照,桌子上摆着各种工具和零件。“混账东西!”父亲陈建国冲进店里,
脸色铁青,“你竟敢背着我去做这种投机倒把的事!”“爸……”陈明远刚开口,
就被父亲打断。“别叫我爸!”陈建国抄起扫帚就要打,“我辛辛苦苦托关系让你进厂,
你倒好,放着铁饭碗不要,非要学人家做生意!你知道赵大富是什么人吗?
那是要命的混混啊!”“爸,您听我解释……”“解释什么!”扫帚重重落下,
“你妈为了你的事,昨晚一宿没睡!你知道街坊邻居都怎么说吗?
说我们陈家出了个不务正业的败家子!”陈明远没有躲闪,任由扫帚打在身上,“爸,
我知道您是为我好。但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好时机,个体户政策已经放开了……”“放开?
那是资本主义的尾巴!”陈建国气得浑身发抖,“我告诉你,要么跟我回厂里,
要么……要么我就当没你这个儿子!”父子俩僵持着,空气仿佛凝固了。
陈明远看着父亲花白的头发,心中一阵刺痛。“爸,”他深吸一口气,“给我三个月。
如果三个月后我做不出成绩,我回厂里,这辈子都听您的。”陈建国盯着儿子看了许久,
最后扔掉扫帚,转身离去。但那微微颤抖的背影,却让陈明远心中一酸。开业第一天,
生意并不好。赵大富在对面开了家维修店,价格比陈明远便宜一半。“明远,怎么办?
”林晓梅担忧地问。“别急。”陈明远胸有成竹,“价格战打不垮我们。”他改变了策略,
主打“质量保证、免费保修”。每修好一台电器,他都详细记录故障原因和维修过程,
还给客户讲解保养知识。渐渐地,口碑传开了。虽然赵大富价格便宜,但质量差,经常返修。
而陈明远修的东西,几乎不会出问题。“明远,我家的收音机又坏了,
赵大富修了三次都没修好。”一个老顾客找上门。“我看看。”陈明远检查后说,
“是电容老化,换一个就好。”十分钟后,收音机修好了。“太谢谢你了!
赵大富收了我三块钱都没修好,你这一下就解决了!”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陈明远的生意越来越好。第一个月结束,陈明远算账:维修收入180元,扣除成本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