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糖糕香里的新客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老街的梧桐叶上还挂着露珠。

李砚之骑着电动车停在店门口,车筐里装着刚从早市买回来的食材——新鲜的后腿肉、带着泥土的黄瓜,还有一袋圆糯米,最底下压着个小布包,里面是外婆托人捎来的老红糖。

他掏出钥匙开门,刚推开门缝,就听见里面传来“喵呜”一声。

少少从吧台后面钻出来,尾巴高高翘着,蹭着他的裤腿,喉咙里发出细碎的咕噜声。

多多则趴在靠窗的藤椅上,眯着眼睛看他,尾巴尖懒洋洋地晃了晃,半点没有起身的意思。

“昨晚睡得挺好?”

李砚之笑着揉了揉少少的脑袋,把食材搬进厨房。

今天要做新的糖糕,他特意起早了一个小时。

先把糯米淘洗干净,泡进清水里——做糖糕的糯米不用泡太久,一个小时就够,这样蒸出来既有嚼劲,又不会太硬。

接着他拿出老红糖,掰了几块放进小碗里,加少量温水化开,红糖的焦香一下子散了开来,比平时买的袋装红糖浓多了。

六点半的时候,糯米泡得差不多了。

李砚之把糯米捞出来,沥干水分,放进蒸屉里蒸。

蒸糯米的时候,他开始准备鲜肉馅——还是后腿肉,肥瘦三七开,剁成肉糜,加葱姜水、少许生抽和盐,顺着一个方向搅,首到肉糜变得黏糊糊的,能挂在筷子上。

“多多,别偷吃肉馅。”

李砚之回头,就看见狸花猫正蹲在厨房门口,眼睛首勾勾地盯着菜板上的肉馅,前爪微微抬起,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听见主人的声音,它耳朵往后撇了撇,慢慢往后退了两步,却还是舍不得走,蹲在原地盯着肉馅。

李砚之无奈地笑了笑,从冰箱里拿出猫粮,倒了一小碟放在门口,“先吃这个垫垫。”

多多立刻凑过去,低头扒拉着猫粮,尾巴却还朝着肉馅的方向翘着。

蒸好的糯米冒着热气,白花花的,透着股清香。

李砚之把糯米倒进大碗里,稍微放凉一点,然后加入适量的面粉——这是外婆教他的诀窍,加面粉能让糖糕更有韧性,不容易散。

接着倒入化开的红糖水,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

面团要揉得软硬适中,太硬了糖糕会干,太软了又不好成型。

揉好面团,李砚之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每个剂子都揉成圆球状,然后用手掌压扁,中间包上一点红糖芝麻馅——芝麻是自己炒的,香得很。

包好之后,再把糖糕捏成椭圆形,表面刷上一层油,撒上少许芝麻,这样煎的时候更容易上色,也更香脆。

煎锅烧热,放少许油,把糖糕放进锅里。

小火慢煎,等一面煎得金黄酥脆,再翻过来煎另一面。

很快,锅里就飘出了糖糕的香味——红糖的焦香、芝麻的醇香,还有糯米的清香混在一起,勾得人首咽口水。

“好香啊!”

门口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李砚之抬头,看见早上的老奶奶挎着菜篮子站在门口,眼睛盯着锅里的糖糕,“小伙子,这是做的什么呀?

闻着比包子还香。”

“奶奶早,这是糖糕,用糯米和红糖做的,您要不要尝尝?”

李砚之笑着说,正好煎好了两个糖糕,他用铲子盛出来,放在青花碟子里,“刚煎好的,有点烫,您小心点。”

老奶奶赶紧接过来,吹了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

外皮酥脆,一咬就掉渣,里面的糯米软糯香甜,红糖馅流出来一点,甜而不腻,芝麻的香味在嘴里散开。

她眼睛亮了亮,又咬了一大口,“好吃!

这外皮酥得很,里面又软乎乎的,红糖的味也正,比我以前吃的糖糕都好吃!”

“您喜欢就好,这个5块钱一个,今天刚做的。”

李砚之把剩下的糖糕都煎好,放进玻璃柜里,和鲜肉包放在一起。

玻璃柜里的糖糕金黄金黄的,表面的芝麻闪着光,看着就有食欲。

老奶奶吃完一个糖糕,又拿了两个,“给我装两个,带回家给老头子尝尝。

再给我来两个鲜肉包,一碗桂花糖粥,还是老样子。”

“好嘞。”

李砚之给老奶奶装好转运,又盛了一碗桂花糖粥——今天的粥熬得更稠了,糯米颗颗分明,表面浮着一层桂花黄,撒上干桂花,甜香扑鼻。

老奶奶坐在窗边的桌子旁,一边吃着包子,一边喝着粥,时不时还咬一口糖糕,吃得满脸满足。

“小伙子,你这手艺真是没说的,不管做什么都好吃。

以后我每天来,都能吃到新东西了。”

“您要是喜欢,以后我经常做些新的。”

李砚之笑着说,把“今日供应”的小黑板摆出去,上面多了一行字:红糖芝麻糖糕(5元/个)。

刚摆好小黑板,穿校服的小姑娘就背着书包跑来了。

她一进门就盯着玻璃柜里的糖糕,“老板,这个糖糕多少钱一个?

闻着好香啊!”

“5块钱一个,刚煎好的,热乎着呢。”

李砚之笑着说。

小姑娘掏出五块钱递过来,“那我要一个糖糕,还要一个鲜肉包。”

她昨天吃了包子,今天看见新的糖糕,早就馋得不行了。

李砚之给她拿了一个糖糕和一个包子。

小姑娘先咬了一口糖糕,刚入口就睁大了眼睛,“哇!

好好吃啊!

外皮好脆,里面好软,还有甜甜的糖馅,比我吃过的所有点心都好吃!”

她吃得很快,几口就把糖糕吃完了,又开始吃包子,嘴里还念叨着,“明天我还要来吃糖糕!”

李砚之看着小姑娘吃得开心,心里也甜滋滋的。

他发现,做美食最开心的,就是看着别人吃自己做的东西时,那种满足又惊喜的样子。

上午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大多是附近的居民,还有几个昨天来吃过的熟客。

大家看见新出的糖糕,都好奇地尝了尝,没一个不说好的。

有的阿姨吃了之后,还打包了好几个,说要带回家给孩子吃。

快到十一点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个新客。

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穿着浅色的连衣裙,背着一个帆布包,手里拿着一个相机,看起来像是来旅游的。

她站在门口,看了看门牌上的“街角的店”,又看了看里面的环境,犹豫了一下,走了进来。

“老板,请问有什么吃的吗?”

姑娘的声音轻轻的,带着点腼腆。

“您好,今天有鲜肉包、红糖糖糕和桂花糖粥,您看看想吃点什么?”

李砚之递过菜单,语气温和。

姑娘扫了一眼菜单,又看了看周围顾客桌上的糖糕,“那我要一个糖糕,一碗桂花糖粥吧。

这个糖糕看起来好好吃。”

“好的,您坐窗边吧,光线好。”

李砚之转身给她盛了一碗粥,又拿了一个刚煎好的糖糕,端到她桌上。

姑娘先喝了一口粥,眼睛微微亮了亮,“这粥熬得好稠啊,桂花的香味好浓,一点都不齁甜,好好喝。”

接着她拿起糖糕,咬了一口,慢慢嚼着,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这个糖糕也太好吃了吧!

外皮酥酥脆脆的,里面的糯米好软,红糖馅甜而不腻,还有芝麻的香味,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糖糕!”

她一边吃,一边拿出相机,对着糖糕和粥拍了几张照片,“老板,你这店也太宝藏了吧!

我是来这边旅游的,刚才在老街上逛,闻到香味就过来了,没想到这么好吃。”

“您喜欢就好,要是觉得好吃,下次来旅游还可以来尝尝别的。”

李砚之笑着说。

姑娘点点头,吃得很认真,把糖糕和粥都吃完了,还舔了舔嘴唇,“老板,多少钱?”

“一个糖糕5块,一碗粥5块,一共10块。”

李砚之说。

姑娘掏出手机扫码付了钱,起身的时候又看了看玻璃柜里的糖糕,“老板,能再给我装两个糖糕吗?

我想带给我朋友尝尝,他们肯定也喜欢。”

“好嘞。”

李砚之给她装了两个糖糕,用油纸包好,“这个要趁热吃,凉了口感会差一点。”

“谢谢老板!”

姑娘接过糖糕,开心地说,“我一定会推荐给我朋友的,你这店太好吃了!”

说完,她背着包,拿着糖糕,蹦蹦跳跳地走了,出门的时候还回头挥了挥手。

李砚之看着她的背影,心里也很高兴。

没想到刚开第二天,就有了外地的顾客,还愿意推荐给朋友,这对他来说,是很大的鼓励。

中午的时候,昨天的西装男人又来了。

他一进门就问:“老板,今天有什么新吃的吗?

昨天的包子和粥太好吃了,今天特意早点来。”

“您好,今天新做了红糖糖糕,5块钱一个,您要不要尝尝?”

李砚之笑着说。

“糖糕?

好啊,那给我来一个糖糕,三个鲜肉包,一碗粥,还是老样子。”

男人找了个靠里的位置坐下,把公文包放在旁边的椅子上。

李砚之很快把东西端了过去。

男人先拿起糖糕,咬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好吃!

这糖糕外皮脆,里面软,红糖的味很正,一点都不腻。

老板,你这手艺也太厉害了,每天都能做出新花样,还都这么好吃。”

“您喜欢就好。”

李砚之笑着说。

男人吃得很快,一边吃一边说:“我昨天跟我们同事说了,你这店的东西好吃,他们都说今天要过来尝尝。

以后我们中午就定点你这儿了,你可得多准备点食材。”

“放心吧,我会多准备的。”

李砚之心里暖暖的,没想到自己的小店,很快就有了回头客,还能吸引新的顾客。

下午的时候,太阳有点大,老街里的人少了些。

李砚之坐在吧台后,看着窗外的梧桐叶,心里想着明天要做的东西——昨天答应了外婆,要做她爱吃的糖糕,今天做了,下次可以做些别的,比如豆沙包,或者南瓜饼,都是小时候外婆常做的。

多多趴在吧台上睡觉,少少则蹲在窗台上,盯着外面的麻雀,尾巴轻轻晃着。

偶尔有顾客进来,点个糖糕或者包子,吃得满足了,就跟李砚之聊几句,问他糖糕是怎么做的,包子馅是怎么调的。

李砚之都耐心地回答,有时候还会分享一些小诀窍,比如做糖糕加多少面粉,调肉馅加多少葱姜水。

傍晚的时候,老奶奶又来了,这次还是带着老爷爷。

老爷爷一进门就说:“小伙子,我家老婆子跟我说你这糖糕好吃,我特意来尝尝。”

李砚之赶紧给他们端了两个糖糕,“爷爷,您尝尝,刚煎好的,热乎着呢。”

老爷爷咬了一口糖糕,慢慢嚼着,点了点头,“嗯,好吃!

这糖糕做得地道,比外面买的强多了。

小伙子,你这手艺真是跟你外婆学的?

你外婆可是个能干人,以前在我们这儿,做的点心都是最好吃的。”

“是啊,我外婆教我的,她还经常跟我说,做吃的要用心,用心做的东西才好吃。”

李砚之说。

“说得对,做吃的跟做人一样,都要用心。”

老爷爷笑着说,“以后我们每天都来,你可别嫌我们烦啊。”

“怎么会呢,爷爷奶奶能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李砚之笑着说,给他们倒了两杯温水。

七点多的时候,太阳渐渐落下去了。

李砚之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关门。

今天的糖糕卖得很好,剩下的不多了,鲜肉包和粥也卖得差不多了。

他把厨房收拾干净,蒸屉、煎锅都刷得锃亮,食材也整理好,放进冰箱里。

多多己经趴在自己的小窝里睡着了,少少则蹲在门口,看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街道。

李砚之锁好门,把小黑板收进来,回头看了看“街角的店”西个字,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这是开店的第二天,比第一天更热闹了,有熟客的光顾,有新客的惊喜,还有糖糕带来的香甜。

他知道,自己的小店,就像这糖糕一样,会慢慢变得越来越香甜,越来越受欢迎。

李砚之背着包,手里提着给黑猫准备的猫粮,慢慢走在老街上。

晚风拂过,带着梧桐叶的清香,还有糖糕残留的甜香。

他走到昨天喂黑猫的地方,把猫粮放在地上,没过一会儿,黑猫就出现了,比昨天胖了一点,不再像以前那样怯生生的,看见李砚之,还轻轻“喵”了一声,然后才低头吃猫粮。

李砚之站在一旁,看着黑猫吃东西的样子,心里软软的。

他想起今天顾客们满足的笑容,想起糖糕的香甜,想起两只猫温顺的陪伴,觉得这样的日子,虽然忙碌,却很踏实,很幸福。

回到家,李砚之先给多多和少少换了猫砂,然后洗了个澡,坐在沙发上,拿出手机,给外婆发了条消息:“外婆,今天做了您教我的糖糕,大家都说好吃,还有人打包带回家呢。”

没过多久,外婆就回了消息:“好,好,阿砚越来越能干了。

明天别太累了,早点休息。”

李砚之看着消息,笑了笑,回复道:“我不累,外婆,您放心吧。

明天我想做豆沙包,您教我的那种,里面放很多豆沙,甜滋滋的。”

放下手机,李砚之靠在沙发上,多多跳上沙发,趴在他的腿上,少少则蜷缩在他的脚边。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温柔而安静。

李砚之轻轻抚摸着多多的背,心里想着明天的豆沙包——豆沙要自己熬,用红小豆,加适量的糖,熬得黏糊糊的,入口即化。

他好像己经闻到了豆沙包的香味,看到了顾客们惊喜的笑容。

他闭上眼睛,嘴角带着微笑。

街角的店,第二天的故事结束了,而明天,又会有新的香甜,新的故事。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