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书院组织了一场盛大的诗词比赛。
众多学子们摩拳擦掌,都渴望在这场比赛中一展才华,赢得荣誉。
叶澜自然也不例外,她胸有成竹地走进赛场。
比赛开始,主持的夫子出题,要求学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创作出符合主题的诗词。
叶澜略作沉思,脑海中便涌现出无数的灵感。
她提起笔,笔走龙蛇,一首意境深远、辞藻华丽的诗词跃然纸上。
其他学子们也都纷纷完成了作品,夫子们开始一一品鉴。
当看到叶澜的诗词时,夫子们不禁眼前一亮,相互传阅,频频点头。
“此诗立意新颖,用词精准,情感真挚,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一位夫子赞叹道。
最终,经过夫子们的一致评定,叶澜的作品力压众多学子,夺得头筹。
她的诗词在书院中迅速流传开来,学子们纷纷传颂,对这位“才子”更是钦佩不已。
“叶风兄真是才华横溢,我等自愧不如啊。”
“这诗词写得如此精妙,想必将来必能成为一代文豪。”
然而,叶澜的出色表现也引来了一些学子的嫉妒。
尤其是李逸,他本就对叶澜心怀不满,如今见她在诗词比赛中大放异彩,心中的嫉妒之火燃烧得更加旺盛。
“哼,不过是运气好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李逸在角落里愤愤不平地说道。
但叶澜并没有被这些嫉妒的声音所影响,她依然专注于自己的学业。
随着叶澜名声越来越大,一些权贵子弟也注意到了她。
其中,就包括当朝太子秦羽。
秦羽听闻了叶澜在书院的事迹,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次偶然的机会,秦羽来到书院视察,特意召见了叶澜。
叶澜见到秦羽,不卑不亢,举止得体。
秦羽问道:“听闻你在诗词方面颇有造诣,不知你对当下的时局有何看法?”
叶澜心中一紧,知道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可能会带来麻烦。
但她还是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回太子殿下,如今国家虽表面繁荣,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民生之苦,官场之腐,若能加以改革,必能使国家更加强盛。”
秦羽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叶澜一个书院学子,竟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你所言不无道理,若有机会,你可愿为国家效力?”
秦羽问道。
叶澜毫不犹豫地回答:“若能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在下万死不辞。”
秦羽点了点头,对叶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此同时,在书院中,一些嫉妒叶澜的学子开始在背后散布谣言,说她沽名钓誉,靠不正当手段赢得比赛。
叶澜得知后,心中十分气愤。
但她明白,清者自清,她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叶澜更加努力地学习,参与各种学术讨论和辩论。
她的才华和智慧再次让众人折服,那些谣言也不攻自破。
而叶澜与苏墨的关系也在这期间更加亲密。
他们常常一起探讨学问,分享彼此的理想和抱负。
“叶风兄,你如此才华出众,将来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苏墨说道。
叶澜笑了笑:“苏兄过奖了,若能与苏兄一同为理想而奋斗,那才是人生一大幸事。”
然而,叶澜不知道的是,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