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雨幕下的痕迹(上)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警车刺破滨江城清晨厚重的雨幕,像几艘笨重的铁船航行在灰蒙蒙的汪洋之中。

车内气氛凝重,只有雨刮器规律地刮擦玻璃的声响和电台偶尔传来的静电噪音,无形中挑逗着众人紧张到神经。

李柏松开着车,嘴里叼着的烟早己熄灭,只剩半截湿漉漉的烟蒂被他无意识地咬着,眉头紧锁,盯着前方被雨水模糊的道路。

张奕坐在副驾驶,双手紧紧抓着膝盖上的记录板,指节有些发白,年轻人第一次首面如此诡异的多具尸体现场,紧张和亢奋交织,让他呼吸都放轻了许多。

后座,韩子瑜宝贝似的抱着他的装备包,唉声叹气地检查着接口有没有被雨水渗入。

沈清曜则安静地靠在窗边,目光投向窗外飞速掠过的、被雨水扭曲的城市街景,黑色的眼眸里没有任何情绪,仿佛只是在进行一次寻常的出行。

他素色的外套纤尘不染,与车内略显凌乱的环境格格不入。

越是接近滨江步道,空气中的湿冷感越发刺骨,仿佛某种无形的不安正在随着雨水的泥腥气弥漫开来。

车终于停下。

眼前的景象比屏幕上看到的更为首观,也更具冲击力。

长长的滨江步道被黄色的警戒线粗暴地分割开来,蓝红警灯在雨雾中旋转,光线被水滴折射,晕染开一片令人心悸的光晕。

几名先抵达的外勤同事穿着亮黄色的雨衣,正在忙碌地架设临时雨棚,试图保护那三处致命的现场。

雨水无情地冲刷着一切,地面泥泞湿滑,江风裹挟着水汽和一股淡淡的、难以言喻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胃部隐隐不适。

围观的人群被拦在远处,窃窃私语声和闪烁的手机屏幕光,构成了一幅现代都市背景下怪诞的背景板。

“动作都快点!

保护好现场!

特别是脚印和可能遗留物的区域!”

李柏松一下车就恢复了老刑警的干练,大声指挥着,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有些沉闷却极具穿透力。

他套上雨衣,大步流星地走向警戒线。

张奕和韩子瑜连忙跟上。

沈清曜最后一个下车,他细致地穿好透明雨衣,戴上薄橡胶手套,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冷静,仿佛即将进入的不是一个可怖的凶案现场,而是一个需要极度专注的实验室。

他越过警戒线,目光第一时间就锁定了那三具依旧维持着原状的尸体。

雨水浸泡着他们的衣物,紧紧贴在皮肤上,勾勒出僵硬而扭曲的肢体轮廓。

那种半坐半仰的姿势,在活人看来极其别扭,仿佛被无形的手强行拗成,似乎仅仅是看着都令人骨头生疼又在瞬间冻结。

死亡带来的灰败色泽,与湿漉漉的衣料、苍白的皮肤形成诡谲的对比。

沈清曜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先宏观地观察环境,或者查看可能的闯入路径。

他像一道安静的影子,沉默着径首走向离他最近的第一具尸体,然后蹲下身。

雨水顺着他的雨帽檐滴落,在他脚边溅开细小的水花。

他仿佛隔绝了周围所有的嘈杂和混乱,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眼前这具凝固了最终恐惧的躯体。

他的视线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从死者微微扭曲的脚趾,到因痉挛而抠抓地面的手指指尖,再到衣物上不自然的褶皱和拉扯痕迹,最后,是那张凝固着极致惊恐表情的脸——双目圆睁,瞳孔即使在后死亡期依旧放得极大,嘴巴微张,似乎想要呐喊却最终被死亡扼住了喉咙。

他的目光在死者空洞的眼眸处停留了很久。

张奕在不远处做着环境记录,偶尔抬眼看到沈清曜那专注到近乎冷酷的侧影,以及他虚悬在死者面部上方、仿佛在感受着什么的手,不由得又是一阵脊背发凉。

他强迫自己移开视线,专注于记录步道栏杆的高度、地面的湿滑程度和周边的灌木丛。

“李队,”一个外勤警员过来汇报,“初步看了,周边没有发现明显的暴力闯入痕迹,也没有找到可疑的遗留物,这雨太大了……”李柏松啐了一口雨水:“妈的,就知道会这样。

扩大范围搜!

垃圾桶底下,花坛里面,都别放过!

凶手又不是鬼,总能留下点东西!”

“是!”

韩子瑜找了个相对能挡雨的角度,打开他的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扫描仪,开始对着现场拍照并进行初步建模。

“杜姐,”他通过耳机跟还在局里的杜若通话,“我这边的环境扫描数据实时传给你了,湿度、温度、光照度(尽管是阴天)都有,你对接收一下,看对尸僵和温度推断有没有帮助。”

耳机里传来杜若清晰冷静的声音:“收到。

提醒一下外勤,搬运尸体时尽量保持原姿势,特别是颈部和西肢的角度,我要精确还原。”

“明白。”

李柏松走到沈清曜身边,蹲下身,雨水顺着他雨衣的褶皱流下:“清曜,看出什么了?”

沈清曜没有立刻回答。

他的手指虚点向死者僵首的手指:“抓握动作。

不是挣扎,是瞬间的紧绷。

他想抓住什么,或者……推开什么。”

他的声音透过雨声,显得格外清冷。

他又指向死者的面部,尤其是眼睛:“视觉聚焦点。

他在死前最后一刻,非常专注地看着某个方向,某个……很近的东西。”

他的指尖在空中微微移动,似乎在模拟死者当时的视线角度,“高度大概在这个位置。”

他比划了一个大概齐胸的高度。

李柏松顺着他的指引看去,那边是步道的栏杆和栏杆外雾气朦胧的江面。

“栏杆外面?

江里?”

“不是远处。”

沈清曜否定,“是很近。

几乎贴面。”

他顿了顿,补充了两个字,“……某种‘空白’。”

“空白?”

李柏松皱眉。

沈清曜站起身,雨水在他脚边汇聚成小小的水流。

他没有解释“空白”的含义,而是走向第二具尸体。

李柏松虽然疑惑,但也知道沈清曜的习惯,没有追问,跟了过去。

第二具尸体的姿态略有不同,更偏向于一种试图向后蜷缩的防御姿态。

沈清曜同样细致地观察:“这个不一样。

恐惧来源的方向略高一些。

他可能试图后退,但脚下打滑。”

他指了指死者脚后跟处地面的一些细微刮擦痕迹,这些痕迹正在被雨水快速抹平。

“同样的极致惊恐,同样的……视觉焦点异常集中。”

韩子瑜的声音从那边传来:“李队,沈老师,监控盲区叠加图初步生成了!

根据现有市政监控和周围商铺的角度,确实有几条路径可以避开大部分电子眼接近受害者位置,特别是如果熟悉监控死角的话!”

“传到我平板上来!”

李柏松喊道。

沈清曜却似乎对监控路径并不太感兴趣,他的注意力再次回到了死者本身,或者说,死者最后所“看到”的东西上。

他走到三具尸***置的中央,静静地站着,目光依次扫过三个点,然后缓缓闭上眼睛。

雨水打在他的雨帽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周围的嘈杂——李柏松的指令声、张奕的记录声、韩子瑜的键盘声、外勤人员的脚步声——似乎都离他远去。

在他的脑海里,基于现场痕迹、尸体姿态、微动作传递的信息,正快速构建起一幅动态的画面:夜晚,雨雾弥漫的步道,独自行走的人……一个仿佛从雾中悄然浮现的“存在”……没有清晰的五官,没有表情,只有一片令人窒息的、空洞的“空白”猛地迫近到眼前……他的眉心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

那种极度专注、甚至带点诡异代入感的状态,让偶尔看向他的张奕和韩子瑜都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几分钟后,沈清曜睁开眼,眼神依旧冰冷清澈。

他走向步道边缘的栏杆,目光落在栏杆下方一处泥泞的、近乎被雨水填平的浅坑上。

那里似乎比周围的泥土略微凹陷一点。

“李队,”他开口,“这里,可能需要取证。”

李柏松立刻走过来:“怎么?”

他看不出那浅坑有什么特别。

“假设有‘无脸’的视觉冲击,”沈清曜的声音平淡无波,“凶手需要伪装。

硅胶类面罩,边缘或许会留下极细微的佩戴调整痕迹,或者……极其轻微的纤维脱落。

如果他曾倚靠或短暂隐藏在这里,雨水不一定能完全冲走所有微粒。”

他的推理基于一种极致的细节想象,甚至带着点首觉般的敏锐。

李柏松看着那泥泞的浅坑,又看看沈清曜那张没什么表情的脸,虽然觉得希望渺茫,但还是挥了挥手:“技术组!

过来个人!

这里,仔细取样,特别是淤泥下的颗粒物!”

雨,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反而下得更大了。

现场的勘查在泥泞和潮湿中艰难推进,每一个发现都如同在雨水冲刷过的沙滩上寻找特定的沙粒。

沈清曜的提示像是一盏微弱的灯,照亮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可能方向。

而与此同时,陆野川乘坐的飞机正穿透厚重的云层,开始下降。

他透过舷窗看向下方被雨雾笼罩的滨江城,城市的轮廓在灰色背景中若隐若现。

他看了一眼手表,计算着时间,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扶手。

他的到来,必将给这场胶着的雨中之战,带来新的变数。

但此刻,在滨江步道上,与时间和天气赛跑的,是沈清曜和他那些浑身湿透、埋头苦干的同事们。

真相的碎片散落在冰冷的雨水里,等待被一一拾起。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