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觉得赵奢是贤人,便推荐给赵王。
赵军被秦军围困,赵王找见廉颇、乐乘等商量是否营救,绝大多数都觉得道路遥远险峻,难救,唯有赵奢说到:“道远险狭,譬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赵奢就这样带上士兵出发营救,到了半路便停下来下令:有来议论军事的一路处死,赵军中有一人劝说赵奢赶紧救战友,被赵奢斩了。
赵奢就这样在半道吃吃喝喝了二十八天,并且赵奢在接待秦国使者当天又退后几十里,秦国果然觉得赵国害怕后轻敌,于是轻装追击赵奢。
此时军中又有人来规劝赵奢,这次他没有被斩,赵奢喊他继续说下去,他说先占领北山,届时居高临下,可大破秦军。
这样赵奢在没有到达赵军围困地就解救了赵军,后被封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同级别。
赵奢斩第一个人是因为他没有看清当下局势,赵奢就是要给秦军一个软弱的假象,使得他们轻敌。
之前,魏人范雎(读作:拘)出使齐国,齐王觉得他口才好,便私底下赏赐一些金银珠宝,随行人须贾以为他告密,回国后便把这情况告诉魏国国相魏齐,魏齐十分震怒,打断范雎肋骨,打掉了牙齿,范雎只好装死。
被席子裹着仍到厕所,魏齐还派醉酒的宾客向他身上撒尿,以惩戒后人出使时候不许妄言。
范雎说服看守者,见到了秦国使者后去往秦国。
秦昭王召见他,范雎假装没有看见秦昭王,并且说: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哪里有什么大王。
秦昭王毕竟是聪明人,知道这位老兄话中有话,心理想着你要不是给劳资说出个一二三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丢劳资的脸,劳资得让你再享受一次在魏国时期的待遇。
秦昭王于是摒弃左右听取范雎认真分析局势,最核心一条便是远交近攻,得一寸是一寸。
利用和秦昭王的关系,开始反间太后和魏冉。
对秦昭王说:他在齐国的时候,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不曾有大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和穰侯魏冉,也不曾听说有大王。
于是秦昭王在范雎的运筹下夺回在太后和穰侯家族的权利,并把穰侯魏冉驱逐出国都。
范雎成为国相后,魏国须贾(当时出使齐国高密那人)出使秦国,范雎故意穿着简陋的衣服去见须贾,须贾给他食物和衣服。
随后范雎假装说帮助须贾进去通报相国,须贾眼看范雎进去后老不见相国召见,便询问门卫,这才知道刚才的范雎就是相国,只是改名为张禄。
两人相见之后,须贾跪地认错,但范雎看在刚才给他食物的份上,免他一死,给他桌子上放上喂马的食物喊他吃,叫他回去通报魏王,赶紧把魏齐的人头送来,否则就先灭魏国。
秦国攻打韩国,使得上党道路断绝,于是上党郡守商量把上党归还给赵国,这样一来就把矛盾转移给赵国,赵王和平原君果然上当接受。
秦国将军王龁(读:和)一举攻下上党,并围困赵军于长平。
长平守将廉颇采取防守战术,秦国军队毫无进展,这时候秦国又开始利用反间计,对外宣传秦国最害怕的根本不是什么廉颇,而是天才将领马服君儿子赵括。
赵王也对廉颇坚守不出,以为是他胆怯颇为不满,于是更换主帅为赵括,赵括小时候就学习兵书,以为天下没人是他对手,与他父亲谈论军事时候,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赵奢终究不觉得他有才华。
赵奢对他夫人说到:带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而赵括谈起来却非常随意,赵国不用他则罢,如果用他,灭亡赵国的肯定是赵括。
等到赵括要出发的时候,赵括母亲劝说赵王,赵王依然不听,之前蔺相如也劝过赵王。
赵括母亲说,如果赵括打了败仗,还请不要连坐治罪,赵王答应。
秦昭王听说赵国换了主帅,便悄悄把王龁换成白起,并通知部队,有敢透露换帅消息的处死,赵括一改廉颇坚守不出战术,开始主动出击,结果被秦军一分为二反包围,赵军被困缺乏粮草,开始人吃人,就这样秦军大败赵军,赵军西十万大军投降,并使用计谋把赵军西十万全部活埋,只放回二百多个回赵国通报消息,赵国全国震惊。
武安君白起准备进一步扩大战果,结果被韩国和魏国使者苏代(苏秦哥哥)用重金游说范雎作罢,从此范雎和白起有了矛盾。
秦国围困赵国的时候,孔斌(孔子六世孙)劝说魏国派兵营救,但被大多数人否决,觉得邻国受屈辱,正是本国的福气。
秦昭王想给相国范雎报仇,听说魏齐在平原君那里,便以计把平原君赵胜骗到秦国,告诉赵胜如果见不到魏齐的人头,那他也别想回去,魏齐又去投靠信陵君,信陵君却没和他见面,于是***,赵王便赶紧拿魏齐的人头换回平原君。
秦国派王陵攻打邯郸,久攻不下,秦昭王想让白起代替王陵,白起陈述攻打的最佳时机己经过去了,便以病为由推辞主帅位置。
赵王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想选取20人作为使团,但最终只选出来19人,毛遂自荐于平原君,谈判过程曲折,楚国始终不答应派兵,选出来那十九人也无计可施。
毛遂拔剑站在楚王面前,对楚王怒吼,就这么点事情,婆婆妈妈几天定不下来,你这个大王以为我们是来求你的吗?
要是我赵国被灭,根据你们和秦国的仇恨历史,下一个就轮到你。
要是给你讲道理不听,那我只有用手中的剑伺候你,看在几步之内,是你的护卫快还是我的剑快。
于是楚王答应营救。
之前,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礼贤下士,门下己经有三千门客,一次他大摆宴席,来客都己经坐定,他却亲自去接侯瀛,不管侯瀛怎么耍大牌,他始终面带微笑,就这样侯瀛把屠夫朱亥介绍给信陵君。
秦国围困邯郸时候,尽管信陵君的姐姐是平原君的夫人,但不管信陵君怎么劝说魏王,魏国始终不营救,信陵君打算带着自己家人和门客去营救,在路上碰见侯瀛,先让他一起去,侯瀛叫信陵君好自为之,要去死你自己去,他是不可能去的,他还想多活几年。
信陵君闷闷不乐走了一段路程觉得不对劲,便返回去咨询侯瀛原因,侯瀛告诉信陵君,调动魏军兵符在魏王卧室,信陵君对魏王宠爱的如姬有恩,她肯定能把兵符偷出来,并且带上朱亥,如果将军晋鄙怀疑,就让朱亥当场杀了晋鄙。
晋鄙果然怀疑被杀,信陵君选出八万精锐前往营救赵国。
成功后回不了魏国,只好留在赵国。
王龁久攻邯郸不下,秦昭王再次想让白起出征,白起依然以病为由拒绝,于是被贬为士兵,应侯范雎(张禄)落井下石,说白起出咸阳时候,口中有怨言,战国西大名将之首就这样被秦昭王赐死。
秦国太子妃华阳夫人没有生育能力,吕不韦在邯郸遇见被当为人质的公子异人,开始操作让异人作为太子妃的儿子,自己拿出五百金开始游说华阳夫人的姐姐,在他们姐妹面前说异人怎么孝顺,怎么思念华阳夫人,又拿出五百金让异人结交宾客,把自己喜欢的歌姬赵姬赠送给公子异人,没多久生下嬴政。
就这样异人成为太子妃华阳夫人的儿子,邯郸被围困时候,赵国人想杀掉异人,吕不韦拿出六百斤金子贿赂看守,回到咸阳后见到华阳夫人,因华阳夫人是楚国人的缘故,改名为子楚,名言篇:1. 狭路相逢勇者胜2. 赵括纸上谈兵3. 毛遂自荐4. 信陵君窃符救赵5. 吕不韦奇货可居。
第六卷:廉颇、李牧、王翦故事篇:武安君被范雎离间致死后,秦国没有良将,屡打败仗,范雎很担心,这时候蔡泽规劝他从领导岗位退下来,说他己经达到人生巅峰,如果在迷恋权利,会有杀生之祸。
范雎便借病辞去一切职务。
春申君黄歇给了荀卿一个官职,荀卿想让楚王他接受自己仁政思想,说了一大堆道理,没能成功。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这位老兄在位56年,这一记录被1900多年之后的康熙打破,差点熬死两个太子。
秦孝文王继位,封子楚为太子,秦孝文王丧期满后继位三天便去世,秦庄襄王子楚继位让吕不韦当相国。
蒙骜(蒙武父亲,蒙恬、蒙毅两兄弟的爷爷)攻打魏国,信陵君还待在赵国不敢也不好意思回去,此时他在赵国收纳的两个门客毛公和薛公劝到:如果大梁被攻下,公子有何面目再立世于天下,于是信陵君驱驾赶回魏国,率领五国之师大败蒙骜。
秦庄襄王又开始离间信陵君和魏王的关系,说世人只知道信陵君不知道魏王,魏王听多了开始怀疑信陵君会代替自己,于是夺取他兵权,信陵君自知不会被再启用,于是日夜以酒色为伴,西年之后就去世。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儿子嬴政继位,从秦昭王到嬴政,虽然相差三代,但传位到秦始皇,中间只间隔三年时间,此时秦始皇才十三岁(比康熙继位还是大那么一点点)。
国事皆决定于吕不韦,他也叫吕不韦仲父。
但不久的历史将进入他一个人表演的时代。
韩国想让秦国国力下降,于是派郑国(人名)去给秦国大兴水利,后被发现,秦人想杀掉他,郑国却说,虽然秦国会耗费点民力,但如果水渠修成,对秦国是万世之利,水渠成后,关中果然富饶起来。
史书上写的郑国渠,就是这位老兄建设出来的,那时候虽然没得现在的钢筋混泥土,但保留下来的历史古迹却不少,比如都江堰,2000多年下来几乎没变什么样,分流功能依然强大。
廉颇与赵国大臣发生矛盾,后逃到魏国,魏国却不用他,赵国军队经常被秦国围困,赵王此刻想起用他,便派使者去考察廉颇身体情况,廉颇见到使者后一顿吃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
但奸臣郭开于廉颇素来不和,花重金买通使者,使者见到赵王说:他和廉颇交谈之际,廉颇一共上了三次厕所,于是赵王认为廉颇己老,不在启用。
赵王派李牧驻守边关防范匈奴,李牧多年来只防守不进攻,赵王以为李牧胆小,于是罢免李牧,新派去的将领经常主动出击,却老是被打败,这时候赵王又想起李牧,李牧上任后还是采取避而不战的战术己麻痹匈奴,赵国士兵也想着拿着国家的工资,却一丈为打,都希望能为国建功,李牧看准时间斩杀匈奴十多万人马,此后十多年匈奴人不敢侵犯赵国边境。
秦始皇继位时年纪很小,太后赵姬经常与吕不韦私通,秦始皇日渐长大,吕不韦害怕事情败露,就把假太监嫪毐(读:闹哎)献给太后,太厚十分喜欢,还为嫪毐生下两个儿子,封他为长信侯。
秦始皇身边有人曾与嫪毐发生争执,于是把嫪毐的事情告诉秦始皇,嫪毐和门客起兵造反,兵败后被五马分尸,把嫪毐与太后生的两个儿子装进麻袋反复抛向高空摔下而死。
把太后囚禁起来。
下令说:有敢于为太后规劝者一律处死,有二十七人被处死堆积在门外,矛焦(人名)冒死规劝成功,于是母子关系和好。
楚国考烈王没有儿子,即便春申君许多能生育的妇女也没能生下儿子,赵国人李园把妹妹献给春申君,等到她怀孕之后再献给楚王,不久生下儿子,被立为太子。
李园妹妹成为王后后,李园担心自己的阴谋被说出去,也为了自己能独揽大权,决定除掉春申君黄歇,等楚王去世后,李园把死士埋伏在宫门外,把春申君刺杀之后割下头颅扔到宫门外。
本来春申君是可以避免一死的,有人劝他防备李园,可他既判断出错,又太相信李园。
看来人还是不能太自信。
吕不韦被罢免,秦国宗族建议,把非秦国人全部驱赶出去,秦始皇下发逐客令,李斯回谏秦始皇,上书《谏逐客书》被秦始皇采纳,秦始皇便收回成命。
吕不韦自知不免一死,饮毒药而死。
韩非子善法家之术,但韩王不能用,便前往秦国,李斯害怕自己的师弟受秦始皇重用,自己失宠,用计把韩非杀害,他们两人都是荀子的学生。
李斯比庞涓狠毒,所以后面还有大展拳脚的机会,甚至手里掌握拥立新皇帝的机会。
但只知道考虑自己的官位还滥杀无辜的人,注定也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王翦讨伐赵国,李牧、司马尚防御有加,秦国派人用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诋毁李牧,李牧最终被杀,秦军攻进邯郸后,把小时候与太后家有仇的人全部杀掉,赵国灭亡,这位郭开的功劳确实不小,论军队战斗力,估计只有赵国能和秦国玩玩,战国“西大名将”,赵国和秦国各占两位,但最后赵国还灭亡在前,映衬了那句话:自己不作死,一般不会死。
王翦打算进攻燕国,太子丹居然不听劝,收留一位秦国逃来名叫樊於期(读作:乌)的将军。
太子丹谋划荆轲刺杀秦始皇,荆轲和樊於期谈话后,樊於期***,荆轲便带着他头颅和一把剧毒的匕首前往秦国按计划行事。
名言说理篇:6. 日中责移,月满则亏,进退赢缩,与时变化,圣人之道。
7. 人皆作之。
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也。
8. 廉颇老矣,尚饭否。
9.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