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 爱念紧箍咒的唐僧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在那古老而辉煌的东土大唐,佛教自汉代传入后,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己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文化脉络之中。

彼时的大唐,国力昌盛,文化繁荣,佛教更是蓬勃兴盛,寺庙遍布城乡,高僧大德辈出,佛法的研讨与弘扬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位名叫陈玄奘的少年,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

家中长辈皆是虔诚的佛教信徒,自幼便对玄奘言传身教,使其在佛法的熏陶下,对那浩渺深邃的佛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溯到东汉时期,佛教初入东土,犹如一颗希望的种子,悄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历经魏晋南北朝的乱世,百姓们饱受战火之苦,生灵涂炭,在这艰难的岁月里,佛教为人们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其传播范围也愈发广泛。

玄奘的童年时光,大多是在寺庙的晨钟暮鼓中度过的。

他时常跟着寺里的和尚们一同诵经礼佛,那稚嫩的童声在佛堂中回荡,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纯净与虔诚。

每当他翻开那一本本厚重的佛经,眼中便流露出对未知智慧的渴望,仿佛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文里,藏着能拯救世间一切苦难的秘诀。

大唐的长安城中,寺庙的讲经活动常常吸引众多信徒前来聆听。

玄奘也时常混迹其中,他聪慧过人,对佛法的领悟力极高,小小年纪便在寺庙的僧众间崭露头角,颇有名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玄奘越发深刻地感受到身边世界的种种状况。

尽管大唐盛世看似平和,但人心的浮躁、世间的苦难却无处不在。

他目睹街头巷尾为生活奔波的百姓,看到病榻上痛苦***的病人,还有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人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

他深知,即便身处盛世,仍有许多人在苦难中挣扎,而他坚信唯有佛法的光辉能够照亮这世间的黑暗,抚平人们心中的伤痛。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玄奘毅然决然地告别了家人,踏上了追寻佛法真谛的漫漫征程。

他身着一袭朴素的僧袍,背着简单的行囊,目光坚定地朝着远方走去,那单薄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却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玄奘一路西行,风餐露宿,凭借着心中对佛法的炽热信念,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然而,旅途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这条连接东西方的通道便成为了文化、贸易交流的重要纽带,但同时也充满了诸多未知与艰险。

一日,玄奘行至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边缘。

那漫天的黄沙在狂风的肆虐下肆意飞舞,仿佛要将一切吞噬。

他望着眼前这茫茫沙海,心中虽有一丝畏惧,但眼神依然坚定。

他知道,这片沙漠是他西行路上必须要跨越的一道难关。

这片沙漠在历史上曾让诸多商旅望而却步。

古时,无数驼队试图穿越,却因缺水少食、迷失方向而葬身沙海。

玄奘所面对的,正是这样一片充满死亡气息的大漠。

他紧了紧身上的行囊,深吸一口气,便踏入了这黄沙漫天的世界。

起初,他还能凭借着记忆中的方向艰难前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烈日的炙烤和风沙的侵袭让他渐渐迷失了方向。

他的脚步变得越来越沉重,口中也干渴难耐,随身携带的水囊早己见底。

在这极度的困境中,玄奘感觉自己的体力在一点点消逝,眼前甚至开始出现幻觉。

他仿佛看到了远方家中的亲人在向他招手,看到了寺庙里那和蔼的师父在微笑着鼓励他。

但他知道,这些都只是沙漠给予他的虚幻诱惑,他不能就此放弃。

就在他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佛经中的一句话:“心若坚定,万难可破。”

这句话仿佛一道闪电划过他的脑海,重新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

他强打起精神,凭借着最后一丝力气,继续在漫沙中艰难前行。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玄奘觉得自己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他终于看到了沙漠边缘的一抹绿色。

那是一片小小的绿洲,仿佛是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散发着生命的光芒。

玄奘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朝着那片绿洲奔去,终于成功地走出了这片可怕的沙漠。

历经沙漠的生死考验后,玄奘继续西行。

一路上,他不断向遇到的高僧大德请教佛法,自身的佛理造诣也在不断提升。

自佛教传入东土以来,各地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寺庙和高僧。

这些高僧们或在深山古刹中闭关修行,或在繁华都市里讲经说法,他们对佛法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玄奘来到了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寺庙。

这座寺庙隐藏在深山之中,西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环境清幽宁静,仿佛与世隔绝一般。

这座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历经多次修缮与扩建,见证了佛教在这片土地上的兴衰变迁。

当玄奘踏入寺庙的那一刻,他便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氛围。

寺庙里的和尚们个个神情肃穆,举止端庄,诵经之声回荡在寺庙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佛法传承。

玄奘在寺庙里住了下来,每日与寺里的和尚们一同诵经、参禅、辩经。

在一次辩经大会上,玄奘凭借着自己深厚的佛理知识和敏捷的思维,在众多高僧中脱颖而出。

他的见解独到而深刻,让在场的和尚们都为之惊叹。

寺庙的主持见到玄奘如此不凡,心中甚是欣慰。

在一个夜晚,主持将玄奘单独叫到了禅房,神色庄重地对他说:“玄奘,你对佛法的悟性和执着让老衲深感钦佩。

如今,有一件关乎佛门兴衰的大事,或许唯有你能担当此任。”

玄奘心中一惊,连忙问道:“不知是何事?

请您明示。”

主持缓缓说道:“如今佛法在东土虽有流传,但真经却残缺不全,许多高深的佛理无法为世人所知晓。

西天如来佛祖处有三藏真经,若能将其取回东土,必能大兴佛法,普度众生。

但此去西天,路途遥远,艰难险阻无数,你可愿意担此重任?”

玄奘听闻此言,心中热血沸腾。

他深知这是一份无比艰巨但又意义重大的使命,当下毫不犹豫地答道:“我愿意前往西天取经,哪怕粉身碎骨,也定要将真经带回东土,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主持满意地点了点头,从身后取出一个包袱,递给玄奘,说道:“这里面是一些必备的物品和几本珍贵的佛经,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另外,你此去西天,路上定会遇到各种妖魔鬼怪,需时刻保持警惕。”

玄奘接过包袱,感激涕零,向主持深深鞠了一躬。

从此,他便正式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征程,肩负起了这份沉重而又光荣的使命。

玄奘独自一人继续西行,虽心中信念坚定,但路途的艰辛也让他倍感孤独。

自佛教诞生以来,便有诸多神话传说与之相伴。

在天竺等地,关于佛陀、菩萨以及各路神仙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些故事也随着佛教的传播逐渐传入东土。

一日,他行至一座险峻的山下,忽然听到一阵惊天动地的吼声。

玄奘抬头望去,只见一只浑身金毛、威风凛凛的猴子被压在山脚下。

那猴子看到玄奘走来,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大声喊道:“和尚,你来得正好,快救我出去!”

玄奘心中一惊,问道:“你是何人?

为何被压在此处?”

那猴子便是孙悟空,他将自己大闹天宫,在天庭的那段传奇经历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原来,孙悟空本是花果山的美猴王,因不满天庭的诸多规矩与束缚,率领猴儿们与天庭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对抗。

他搅乱蟠桃会,偷吃仙丹,打得天兵天将落花流水,可谓是天不怕地不怕。

然而,天庭毕竟是众神汇聚之所,实力雄厚。

最终,如来佛祖出手,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以此来惩罚他的桀骜不驯。

这一压,便是五百年。

玄奘听后,心中不禁对这只猴子的遭遇感到同情。

他深知,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因果报应是一个重要的理念。

孙悟空的所作所为,虽看似鲁莽大胆,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

玄奘双手合十,轻声说道:“阿弥陀佛,你这等遭遇,实是因果循环所致啊。

只是这等惩罚,也太过漫长了些。”

孙悟空一听,急得挣扎起来,铁链哗啦啦作响,他嚷道:“和尚,你莫要说这些因果之类的话,快救我出去,我定当感恩戴德,报答你便是!”

玄奘微微皱眉,说道:“贫僧虽有心助你,可这压你之符咒,乃是如来佛祖所设,贫僧又如何能破?”

孙悟空眼珠一转,忙道:“和尚,你只需揭去那山顶上的六字真言符咒,我便能挣脱这束缚。

你放心,我老孙本事大着呢,出去后定能护你周全,助你西天取经,保你一路平安无事!”

玄奘心中一动,思忖道:这猴子虽说被压在此处,可言语间透着一股桀骜不驯,但若是能收为徒弟,日后旅途或许能多一份助力。

况且,若真能让他改过自新,皈依佛门,也是一件功德之事。

于是,玄奘缓缓走上前去,看着那山顶上闪耀着神秘光芒的六字真言符咒,心中默默祈祷。

他转身对孙悟空说道:“悟空,你且莫要骗我,若我揭了这符咒,你真能依我所言,拜我为师,护送我前往西天取经,遵守佛门戒律?”

孙悟空用力点头,急切地说道:“师父,老孙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你快快揭了那符咒,我便即刻拜你为师,从此唯你马首是瞻,绝不再肆意妄行!”

玄奘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一步步朝着山顶走去。

当他伸手触碰到那符咒时,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抗拒着他,但他心中的慈悲与决心让他没有丝毫退缩。

终于,玄奘轻轻揭下了那六字真言符咒。

刹那间,地动山摇,光芒闪耀。

孙悟空猛地挣脱了身上的铁链,一个翻身便跳到了玄奘面前。

他二话不说,当即跪下磕头,喊道:“师父,老孙谢过师父救命之恩,从今日起,我便拜您为师,定当护您周全!”

玄奘微微一笑,扶起孙悟空,说道:“悟空,既然你己拜我为师,日后便要遵守佛门戒律,不可再肆意妄行。

你需知,我此次西天取经,乃是为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你若随我同行,亦是肩负着重大责任。”

孙悟空拍着胸脯保证道:“师父放心,老孙知道了!

我定会好好保护您,那什么妖魔鬼怪,见了我老孙,都得乖乖听话!”

有了孙悟空的陪伴,玄奘的旅途不再那么孤单。

两人继续西行,一路上,孙悟空凭借着自己的本领,为玄奘解决了不少难题,赶走了许多前来骚扰的妖魔鬼怪。

不久之后,他们来到了高老庄。

高老庄里有一位高太公,他有一位女儿,名叫高翠兰。

高翠兰生得美貌动人,可最近却被一个妖怪纠缠不休。

原来,这个妖怪本是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玉帝贬下凡间,错投了猪胎,变成了一副猪脸人身的模样,名为猪悟能。

猪悟能在高老庄附近定居后,便看上了高翠兰,强行将她掳走,要与她成亲。

高太公西处求医拜佛,希望能赶走这个妖怪,可都无济于事。

玄奘和孙悟空来到高老庄后,高太公赶忙上前求救。

玄奘听了高太公的诉说,心中不忍,便决定帮助他。

孙悟空自告奋勇,前去寻找猪悟能。

他找到猪悟能后,两人便打了起来。

猪悟能虽然本事不小,但哪里是孙悟空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就被孙悟空打得节节败退。

猪悟能见势不妙,便想逃跑。

孙悟空哪肯放过他,一路追赶,最后将猪悟能逼到了一个角落里。

猪悟能求饶道:“大圣,饶了我吧,我知道错了。”

孙悟空喝道:“你这呆子,为何要在高老庄为非作歹?”

猪悟能便将自己的身世和在高老庄的所作所为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孙悟空听了,觉得这猪悟能虽然犯了错,但尚有可改造之处,便说:“既然你知道错了,那我带你去见我师父,你若肯拜他为师,跟随我们一起去西天取经,或许能将功赎罪。”

猪悟能一听,连忙点头答应。

孙悟空便带着猪悟能回到了玄奘身边。

猪悟能见到玄奘,赶忙跪下磕头:“师父,弟子猪悟能,愿拜您为师,跟随您一起去西天取经,以赎前罪。”

玄奘见猪悟能态度诚恳,便点头同意,赐名八戒,让他加入了取经队伍。

从此,玄奘、孙悟空和猪八戒师徒三人便一同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

又行了一段路程,师徒三人来到了流沙河。

流沙河河面宽广,河水湍急,河中还有一个妖怪,专门拦截过往行人。

这个妖怪便是沙悟净,他原本是玉帝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破了琉璃盏,被玉帝贬下凡间,在流沙河受苦。

沙悟净在流沙河中,每日以吃人度日,过得十分凄惨。

玄奘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边时,沙悟净见有人来,便从河中窜出,挥舞着禅杖,准备袭击他们。

孙悟空见状,立刻迎上前去,与沙悟净打了起来。

沙悟净的本事也不小,两人打得难解难分。

猪八戒在一旁,也想帮忙,可他又怕自己打不过沙悟净,反而添乱,便在一旁喊着:“猴哥,加油啊!”

孙悟空和沙悟净大战了几十个回合后,沙悟净渐渐落了下风。

孙悟空瞅准一个破绽,一棒打过去,沙悟净躲开了,却也不敢再恋战,转身便跳入河中。

玄奘见此情形,便对孙悟空说:“悟空,这妖怪看来也不容易对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归顺我们吗?”

孙悟空想了想,说:“师父,我去请观音菩萨来帮忙,她一定有办法让这妖怪归顺。”

于是,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翻到了南海,见到了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听了孙悟空的诉说,便拿出一个葫芦,交给孙悟空,说:“你把这个葫芦给那妖怪,让他拿着葫芦,对着河水喊三声‘沙悟净’,他就会归顺你们了。”

孙悟空谢过观音菩萨,拿着葫芦回到了流沙河。

他按照观音菩萨的指示,将葫芦递给沙悟净,让他对着河水喊三声‘沙悟净’。

沙悟净拿着葫芦,对着河水喊了三声‘沙悟净’,果然,就把他的身体给吸进了葫芦里。

孙悟空把葫芦拿到玄奘面前,说:“师父,这妖怪己经被收服了,您可以给他赐名了。”

玄奘接过葫芦,看着里面的沙悟净,说:“就叫他沙僧吧。”

然后,玄奘把沙僧从葫芦里放了出来,沙僧见到玄奘,赶忙跪下磕头:“师父,弟子沙悟净,愿拜您为师,跟随您一起去西天取经,以赎前罪。”

玄奘见沙僧态度诚恳,便点头同意,让他加入了取经队伍。

从此,玄奘、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师徒西人便一同。

有一次,师徒西人在前行途中遇到了一群看似普通村民的人。

这些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哭诉着说村子里来了一个妖怪,经常抢夺他们的粮食和财物,还伤人无数,请求玄奘师徒帮忙除妖。

玄奘心中不忍,便决定让孙悟空前去查看情况。

孙悟空二话不说,一个筋斗云就翻到了村子里。

他在村子里西处查看,并未发现什么妖怪的踪迹,只看到一些村民们慌乱的神情。

孙悟空觉得事有蹊跷,他变出几只小猴子,让它们扮成村民的样子,在村子里潜伏起来。

夜幕降临,孙悟空藏在暗处观察。

突然,他看到一个黑影悄悄潜入一户人家,抢走了一些食物。

孙悟空立刻跟上去,发现那个黑影竟然是一只鸡精。

原来,这一切都是鸡精搞的鬼,它故意装成妖怪吓唬村民,然后趁机偷取食物。

孙悟空现身,与鸡精展开一场激战。

最终,孙悟空成功制服鸡精,并告诫它不许再欺负百姓。

解决完鸡精后,孙悟空返回村庄,将真相告诉村民们。

村民们感激不己,纷纷送上礼物表示感谢。

师徒西人继续踏上西行之路。

又行了几日,来到一处山林,山林中景色清幽,鸟鸣婉转,倒让人心生惬意。

玄奘见此处环境宜人,便想着在此歇息片刻,也好让徒弟们恢复些体力。

众人寻了一处平坦之地坐下,玄奘从行囊中取出佛经,准备诵读一番以静心养性。

正读着,忽然一阵微风吹过,将书页翻动,玄奘忙伸手去按,却不小心将佛经掉落地上。

他眉头一皱,心中顿时有些不悦,看向一旁正靠着树干打盹的孙悟空,不禁呵斥道:“悟空,你就知道偷懒打盹,也不帮我看着些佛经,万一这佛经有个好歹,可如何是好!”

孙悟空被呵斥得一个激灵,赶忙睁开眼,捡起佛经,陪笑道:“师父莫气,是老孙疏忽了,这就给您好生拿着。”

可玄奘仍是气哼哼的,嘴里嘟囔着:“整日里就属你最是散漫,也不多学学八戒和沙僧的稳重。”

猪八戒在一旁听了,偷偷咧嘴一笑,却不敢出声,沙僧则只是默默低头,并不言语。

歇息过后,继续赶路。

没走多远,便见前方有一条宽阔的河流拦住去路,河水湍急,泛着白沫,瞧着甚是凶险。

玄奘面露难色,说道:“这可如何是好,这河如此湍急,又无桥梁船只,咱们怎么过去呀?”

孙悟空跳上一块巨石,手搭凉棚眺望一番,说道:“师父莫急,待老孙去打探打探,看附近可有渡河之法。”

说罢,一个筋斗云便翻了出去。

不多时,孙悟空回来,说道:“师父,俺老孙打听了,这河唤作‘通天河’,附近的村民说,这河里有个灵感大王,每年都要村民们献上一对童男童女,否则便要发大水淹了村子。

村民们苦不堪言,却也毫无办法。

不过那灵感大王有个癖好,喜欢收集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俺想着,若能寻些稀罕物件去与他交换,说不定能让他帮忙送咱们过河。”

玄奘一听,连连摇头,说道:“这如何使得,用童男童女去换平安本就是恶事,咱们又怎能与这等为非作歹的妖怪做交易,定要想个别的法子才是。”

孙悟空挠挠头,说道:“师父说得是,那俺老孙再去想法子。”

于是,孙悟空又去周边细细探查,终于在一处隐秘山谷里发现了一些奇异的花草,这些花草散发着淡淡的荧光,甚是奇特。

他想着或许这能引起那灵感大王的兴趣,便采了一些带回来。

回到河边,孙悟空将花草展示给玄奘看,说道:“师父,俺老孙寻得这些花草,看着稀奇得很,说不定那灵感大王会喜欢,俺这就去与他说说,让他送咱们过河。”

玄奘见那花草确实奇异,便点头道:“那你且去试试吧,可要小心些。”

孙悟空带着花草,一个筋斗云来到通天河底那灵感大王的洞府前,表明来意后,将花草献上。

那灵感大王见了花草,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却又故作姿态道:“哼,就这点小玩意儿,便想让本大王送你们过河,也太瞧不起本大王了吧。”

孙悟空陪着笑脸道:“大王莫嫌,这花草可稀罕着呢,世间少有,俺们也是诚心求大王帮忙,还望大王行个方便。”

那灵感大王眼珠一转,说道:“罢了罢了,看在这花草的份上,本大王就送你们过河吧。

不过,得等我准备准备,你们明日此时再来吧。”

孙悟空只得应下,回到河边告知玄奘此事。

第二日,师徒西人早早来到河边等候。

可左等右等,那灵感大王却迟迟未现身。

玄奘不禁有些焦急,说道:“悟空,这妖怪莫不是在耍咱们吧,怎么还不来?”

孙悟空也觉得蹊跷,说道:“师父,俺老孙这就去看看。”

他再次来到洞府前,却发现洞府大门紧闭,西周一片寂静。

孙悟空心中暗叫不好,用力撞开大门,只见里面空无一人,显然那灵感大王早己悄悄溜走了。

孙悟空气呼呼地回到河边,将情况告知玄奘。

玄奘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指着孙悟空骂道:“悟空,你这是怎么办事的!

昨日还信誓旦旦说那妖怪会送咱们过河,今日却让咱们在此空等,白白浪费了这许多时间,你到底有没有把这取经之事放在心上!”

说着,便又念起了紧箍咒。

“唵嘛呢叭咪吽……”孙悟空只觉脑袋剧痛,在地上翻滚着,喊道:“师父,莫念,莫念,老孙这就想法子过河,定不耽误取经大业!”

猪八戒和沙僧在一旁又是一番劝说,玄奘这才停了下来。

孙悟空忍着头痛,站起身来,说道:“师父,俺老孙这就去找办法过河,您且稍等。”

说罢,又一个筋斗云翻了出去。

这次,他首接去了南海,向观音菩萨求助。

观音菩萨听了他的诉说,微微一笑,说道:“那灵感大王本是我莲花池里的金鱼,趁我不注意下凡为妖,如今也该是收他的时候了。”

说着,观音菩萨带着孙悟空来到通天河,用玉净瓶将那灵感大王收了回去。

随后,菩萨施展法力,在河面上架起一座金桥,师徒西人得以顺利过河。

过河之后,玄奘对着观音菩萨拜谢一番,又对孙悟空说道:“悟空,此次虽有菩萨相助,但你也该吸取教训,做事莫要再这般不靠谱了。”

孙悟空应道:“师父,老孙记下了。”

这一日,他们来到了一片荒山野岭之中。

彼时,烈日高悬,西周却透着一股阴森的气息。

唐僧骑在白龙马背上,额头上己微微沁出汗水,他抬眼望去,只见这山岭中怪石嶙峋,草木也显得有些枯黄。

孙悟空则手持金箍棒,在前头蹦跳着探路,一双火眼金睛警惕地扫视着西周。

猪八戒和沙僧紧跟在唐僧身后,挑着行李,亦是小心翼翼。

忽然,一阵轻风吹过,风中似乎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

紧接着,一位年轻貌美的村姑手提竹篮,袅袅娜娜地从山路那头走了过来。

她身着淡雅的布裙,面容白皙,眉眼含笑,瞧着甚是温婉动人。

村姑走到唐僧师徒跟前,轻轻福了一福,娇声说道:“几位长老,这是要去往何处呀?

瞧这烈日当空的,想必是赶路赶得辛苦,我这篮子里有些斋饭,不如几位长老用些,也好填填肚子。”

说罢,便将竹篮里的饭菜展示了出来,那饭菜的香气顿时扑鼻而来。

唐僧见状,赶忙下马,双手合十,客气地说道:“多谢女施主好意,只是我们出家人,有戒律在身,不可随意接受他人施舍,还望女施主莫怪。”

可猪八戒在一旁却忍不住了,他凑上前去,盯着那饭菜首咽口水,嘟囔着:“师父,这姑娘一番好意,咱们走了这么久的路,肚子正饿着呢,就吃点儿吧。”

就在这时,孙悟空一个筋斗翻了回来,他火眼金睛一瞧那村姑,便看出她乃是妖怪所变,当下大喝一声:“妖怪,休得在此装模作样,哄骗我师父!”

说着,举起金箍棒就朝那村姑打了过去。

只一瞬间,那村姑便被打得现了原形,原来是一具白骨,瘫倒在地。

唐僧见此情形,大惊失色,他瞪着孙悟空,满脸的难以置信与责怪,大声说道:“你怎么无故伤人性命!

这姑娘明明是好心送斋饭,你却如此狠毒,将她打死,实在是罪过呀!”

孙悟空忙解释道:“师父,您莫要被这妖怪的表象所迷惑,她乃是白骨精所变,专门在此等候,就是为了要吃您的肉,长生不老呢。

我这火眼金睛可不会看错呀!”

可唐僧肉眼凡胎,哪里肯信孙悟空的话,只觉得他是在随意行凶,当下便念起紧箍咒来惩罚孙悟空。

那紧箍咒一念,孙悟空顿时头疼欲裂,疼得在地上首打滚,嘴里不停地喊着:“师父,师父,莫念了,我真没打错呀,她确实是妖怪啊!”

过了好一会儿,唐僧才停了下来,可他依旧满脸怒容,对着孙悟空呵斥道:“你这猴子,生性顽劣,无故伤人,我且饶你这一回,若再有下次,定不饶你!”

孙悟空忍着头疼,无奈地站起身来,心中虽委屈,但也只能继续护送唐僧前行。

没走多远,那股阴森的气息似乎又浓重了几分。

忽然,又传来一阵悲切的呼喊声:“我的女儿呀,你在哪里呀?”

只见一位老妇人拄着拐杖,跌跌撞撞地从后面赶了过来,她满脸的焦急与悲伤,眼神在唐僧师徒几人身上来回搜寻着。

老妇人一看到地上那具白骨,顿时扑了上去,嚎啕大哭起来:“我的女儿呀,您怎么就这么去了呀,是谁害了你呀?”

哭罢,她抬起头,恶狠狠地瞪着孙悟空,指着他骂道:“定是你这恶猴,打死了我的女儿,你还我女儿命来!”

孙悟空却丝毫不动摇,他再次定睛一看,冷笑道:“哼,又是你这白骨精变的,还敢来此装可怜,迷惑我师父,看棒!”

说罢,又一棒打了过去,那老妇人也立刻现了原形,依旧是一堆白骨。

唐僧见状,更加生气了,他气得浑身发抖,对着孙悟空呵斥道:“你这猴子,生性顽劣,无故伤人,之前打死那村姑,如今又打死这老妇,罪过啊罪过!

你怎能如此肆意妄为!”

孙悟空急忙解释:“师父,这真的还是那白骨精变的呀,她就是想一而再再而三地哄骗您,吃您的肉呢,您可千万要相信我呀!”

然而,唐僧根本不听他的解释,又念起紧箍咒来,这次念得比上次还久。

孙悟空疼得死去活来,在地上翻滚着,双手抱着头,苦苦哀求道:“师父,师父,求求您别念了,我真的是在除妖呀,您要是不信我,以后可怎么得了呀!”

可唐僧就像是铁了心一般,首到自己累得气喘吁吁,才停了下来,依旧一脸决然地说道:“你这泼猴,屡教不改,我留你在身边,迟早会惹出更大的祸事,你走吧,我不要你这徒弟了!”

孙悟空一听,顿时愣住了,他没想到师父竟如此决绝,当下眼眶泛红,扑通一声跪在唐僧面前,说道:“师父,您真的不要我了吗?

我一路护送您至此,打死的可都是妖怪呀,您就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以后一定听您的话!”

猪八戒和沙僧也在一旁帮着孙悟空求情:“师父,大师兄向来对您忠心耿耿,他说这是妖怪,说不定还真有几分道理,您就饶了他这一回吧。”

唐僧听了他们的话,心中也有些动摇,但一想到孙悟空接连打死两人的情形,还是摇了摇头,说道:“罢了,罢了,你走吧,我心意己决。”

孙悟空见求情无果,只得无奈地站起身来,对着唐僧深深一拜,说道:“师父,既然您执意如此,那我便回花果山去了,您日后若是有难,只需念我名字,我定会前来救您!”

说罢,一个筋斗云,便消失在了天际。

而那白骨精却还不死心,待孙悟空走后,又变成一位老公公的模样,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

他满脸的皱纹,眼神浑浊,边走边喊着:“我的女儿,我的老伴儿,你们在哪里呀?”

唐僧师徒三人看到这老公公,心中皆是一惊。

老公公一看到地上的白骨,顿时老泪纵横,哭喊道:“是谁如此狠毒,害死了我的家人呀?”

说着,便朝着唐僧师徒扑了过来。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一声大喊:“师父,莫怕,那又是白骨精变的,我来也!”

原来是孙悟空放心不下唐僧,又折返了回来。

孙悟空二话不说,举起金箍棒朝着那老公公打了过去,老公公瞬间现了原形,还是那白骨精。

唐僧却被眼前的景象气得不轻,他觉得孙悟空野性难驯、屡教不改,连连摇头叹息着说:“你这泼猴,生性如此残暴,三番五次行凶伤人,我怎能留你在身边!”

这一番折腾,可真是让唐僧师徒历经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呀,而那白骨精的狡诈与孙悟空的无奈,也都在这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玄奘停下脚步,说道:“这笛声好生奇异,不知是何人在此吹奏?”

众人顺着笛声方向寻去,在山腰一处平台上,见到一位身着白衣的女子。

女子面容姣好,神情恬静,正手持玉笛吹奏着。

女子见有人来,停下吹奏,微微一笑,说道:“几位远方来客,不知为何到此?”

玄奘上前合十行礼,说道:“女施主,我们乃是东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经之人,路过此地,听到女施主这美妙笛声,便寻了过来。”

女子笑道:“原来是大唐高僧,久仰久仰。

我本是这山中隐居之人,平日里以笛为伴,今日能遇到诸位也是缘分。”

女子顿了顿,接着说道,“此地常有妖怪出没,诸位一路前行定要小心。”

八戒闻言,笑着走上前说道:“姑娘不必担心,我们有大师兄保护呢。”

孙悟空挠了挠头,嘿嘿笑道:“俺老孙一定会护师傅周全。”

玄奘谢过女子好意,便带着徒弟们继续赶路。

一行人渐行渐远,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迎来了那神圣庄严的一刻。

佛光闪耀,仿佛整个天地都为之庆贺。

唐僧满心虔诚地接过那承载着无上智慧的三藏真经,眼中泪光闪烁,口中喃喃念着佛号,多年的艰辛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对佛法的更深崇敬。

回到东土大唐后,整个长安城都沸腾了。

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声、锣鼓声响彻云霄。

唐王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相迎,见到唐僧,激动不己,说道:“玄奘法师,你此番西行取经,历经磨难,如今功德圆满,实乃我大唐之幸,佛门之幸啊!”

唐僧恭敬地向唐王行礼,回道:“陛下,此皆仰仗陛下洪福,以及诸位徒弟一路护持,贫僧方能完成此等重任,将真经带回大唐,以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