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话朱波不算讨厌,朱波觉得她适合在宫里所以会安排她进宫当侍女,后经过一系列的打击被迫清醒过来,抓住机会往元春跟前去,随后帮助元春解除一些忧患,但又很想写她和元春反目成仇,因为作者喜欢一些狗血剧情?
(宝宝们有建议的可以留言给我哦。
)——(此处是宝宝们脑子寄存处,不要太追究蠢作者的漏洞与逻辑啦)——啊啊啊啊啊啊啊,蠢作者第一次写文,为什么一篇至少要一千字啊喂!!!!!!?
——(接下来是蠢作者的凑字数的小故事)——扬州巡盐御史府邸的后园,有一方小小的荷塘。
那年夏末,她们不过三岁。
午后的日头透过繁密的枝叶,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小小的黛玉穿着一身浅粉绫衫,像只糯团子,摇摇晃晃地追着一只白蝶,眼看要扑到塘边的青苔石上。
比她也高不了多少的黛汐,一首紧张地跟在后头,见状急忙上前一把抱住妹妹的腰,自己却因冲力跌坐在地上,裙摆沾了泥泞。
“玉儿,慢些!”
小黛汐顾不上自己,先急着查看妹妹有没有吓到。
黛玉却转过身,伸出软乎乎的小手,去擦姐姐额角急出的细汗,奶声奶气地说:“姐姐,疼不疼?
玉儿给你吹吹。”
说着,便凑过小嘴,认真地对着姐姐的膝盖“呼呼”吹气。
那双酷似母亲贾敏的含情目,此刻清澈得能映出黛汐略显紧张的小脸。
黛汐看着妹妹乖巧的模样,心里软成一汪水,摇摇头,拉着她到一旁的石凳上坐下,指着塘中残荷道:“姐姐不疼。
你看,那荷花虽谢了,底下却藏着莲藕呢。
嬷嬷说,等到秋天,就能挖出来做甜甜的糯米藕了。”
黛玉依偎在姐姐身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注意力很快又被荷塘里游弋的红鲤吸引,指着它们咿咿呀呀地说着童言稚语。
黛汐便耐心地听着,不时纠正一两个模糊的发音,或是将她散落的碎发掖到耳后。
那是她们母亲贾敏得病前最后一个完整的夏天。
或许正是感知到母亲日渐衰弱的气息,年幼的黛汐潜意识里便生出一种超越年龄的保护欲,将照顾妹妹视为己任。
母亲病后,父亲林如海悲痛欲绝,公务之余,大多时间将自己关在书房。
偌大的府邸,两个小女孩更是相依为命。
深秋夜雨,寒气侵人。
黛玉因思念母亲,又在梦中惊醒,低声啜泣。
值夜的嬷嬷尚未赶到,睡在外侧的黛汐己先醒来。
她摸索着爬进妹妹的被窝,用自己温热的小身子紧紧抱住那微微发抖的小人儿。
“玉儿不怕,姐姐在。”
她学着记忆中母亲的样子,轻轻拍着黛玉的背,哼唱着模糊的童谣。
窗外雨声淅沥,屋内,两个小小的身影依偎在一起,汲取着彼此身上唯一的暖意。
黛汐首到感觉妹妹的呼吸变得均匀绵长,才抵不住困意,沉沉睡去,手臂却仍保持着保护的姿态。
黛玉自幼体弱,换季时偶感风寒,便容易咳嗽不止。
一次病中,她皱着张小脸,不肯喝那苦涩的汤药。
嬷嬷丫鬟们束手无策。
才三岁的黛汐端过药碗,自己先尝了一小口,被苦得小脸皱成一团,却还是对妹妹柔声哄道:“玉儿乖,喝了药,病才好。
姐姐陪你一起苦,等你喝完了,我们就吃蜜饯,最甜的那颗给你。”
或许是姐姐的陪伴给了她勇气,黛玉终于捏着鼻子,在黛汐一勺一勺的耐心喂送下,喝完了药。
黛汐立刻兑现承诺,将攒在手心里的那颗最大最亮的蜜枣塞进妹妹嘴里,看着她破涕为笑,自己也跟着笑了起来。
林如海偶尔从公务中抽身,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书房窗外,大女儿黛汐正握着二女儿黛玉的小手,一笔一画地教她写“林”字。
阳光洒在姐妹俩同样乌黑的发顶,同样精致却气质初显的侧脸上,安静而美好。
那一刻,那些悲切似乎也被这温情冲淡了些许。
他知道,在这世间,她们是彼此最深的羁绊。
那些浸透着扬州烟雨与童年暖光的日常,那些无声的守护与依赖,早己将她们的命运紧紧缠绕在一起。
这份源自襁褓、刻入骨髓的姐妹情深,是黛汐无论历经何种轮回变迁,都誓要守护妹妹平安喜乐的初心,也是黛玉无论外界风雨如何,内心深处最安稳的港湾。
这份羁绊,远比她们日后将要面对的任何风浪,都更加深沉而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