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张“保单”
“我爹说……”春丫踢着脚下的小石子,有些沮丧,“想法是好的,但让大家平白拿出辛苦打来的鱼获,太难了。
他说,除非……除非亲眼见到好处。”
石磊默默点头,表示他爹也是类似的看法。
唯有莲儿,依旧用充满信任的大眼睛看着苏悠悠,仿佛她阿姐无所不能。
苏悠悠并不意外。
保险理念的接受,需要契机,更需要信任的累积。
她那些来自现代的精算模型和风险理论,在这里远不如一筐活蹦乱跳的鱼虾有说服力。
“没关系,”她平静地说,目光扫过三位小伙伴,“我们先自己做。
从今天起,我们几个,每人每天想办法‘赚’到一个铜板,存到石头的小木箱里。
无论是帮家里多干点活,还是去捡海蛎子卖,都行。
这笔钱,就是我们几个之间的‘互助金’。
谁家要是急需用钱,比如生病抓药,就可以申请借用,以后慢慢还。
如何?”
这是将 “小额信贷” 和 “互助保障” 结合,门槛更低,更易操作。
春丫的眼睛立刻亮了:“这个行!
我每天多编半个渔网,我娘肯定给我铜板!”
石磊也用力点头,保管和记录正是他擅长的。
莲儿也雀跃地表示可以去挖蛤蜊。
“悠悠风险互助会”,就在这个海风轻拂的午后,于西个孩子之间,悄无声息地成立了。
石磊找来个破旧但结实的小木箱,郑重其事地上了锁,钥匙由他保管。
苏悠悠则用烧黑的树枝,在粗糙的纸片上,画下了简单的表格,记录下每个人的“出资”和可能的“借贷”。
日子在海浪的拍打下一天天过去。
苏悠悠的耳疾在她的悄悄护理下,似乎有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好转,那嗡鸣声偶尔会减弱片刻,让她能捕捉到更清晰的海鸥鸣叫。
她依旧每天去码头,看着船只往来,心中那个关于更大范围“海运保险”的构想愈发清晰。
她更多地“偶遇”李景行。
有时他在监督货物装载,神情专注地检查缆绳和船体;有时他与老船工交谈,认真记录着海流和风向的变化。
他做事极其认真,甚至有些刻板,对安全的坚持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这与周遭部分追求“快装快跑”的船主形成了鲜明对比。
苏悠悠在心里,默默为他和他的“景行号”更新着“客户档案”:姓名:李景行。
风险偏好:极度厌恶。
潜在需求:船舶险、货运险、船员人身安全险。
突破口:其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与现有风险转移手段的缺失。
而那位韩烨,似乎成了李景行的固定背景板。
他总是慵懒地待在阴凉处,或是漫无目的地闲逛,但他那双桃花眼扫过码头时,总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锐利,偶尔与苏悠悠的目光相遇,他会勾起嘴角,递来一个意味不明的浅笑,让苏悠悠莫名觉得,自己仿佛是被他观察的什么有趣生物。
这天下午,变故突生。
一艘急于出海抢占鱼汛的渔船,在离港不远处,因操作不慎与另一条货船发生了擦碰。
渔船的船帮被撞裂了一道大口子,海水疯狂涌入,虽未沉没,但船主陈老栓看着受损的船体和泡了海水的渔具,蹲在船头,抱着脑袋,发出了绝望的呜咽。
维修船只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足以压垮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
码头上围了不少人,议论纷纷,同情有之,唏嘘有之,却无人能伸出实质的援手。
苏悠悠的心猛地揪紧。
这就是风险,***裸、血淋淋地发生在眼前。
就在这时,她看到李景行快步走了过去,他先是查看了船只受损情况,然后蹲下身,与面如死灰的陈老栓低声交谈起来。
苏悠悠悄悄靠近了些,隐约听到李景行说:“……修船的钱,我先借你……不算利息,从你往后打的鱼获里慢慢扣……”陈老栓猛地抬起头,不敢相信地看着李景行,浑浊的眼里瞬间涌出了泪水,就要跪下磕头,被李景行死死扶住。
周围的人都夸赞李家二少爷仁义。
苏悠悠却站在原地,看着这一幕,脑海里电光火石。
一个念头疯狂滋长。
她深吸一口气,挤过人群,走到李景行和陈老栓面前,仰起头,声音清晰地说道:“李少爷,陈大叔,我有个法子,或许……能让下次再遇到这种事时,大家不至于这么难。”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这个瘦小的渔家女身上。
李景行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并未打断。
苏悠悠转向陈老栓,语气尽量平和:“陈大叔,如果……我是说如果,在您这次出海前,有人愿意为您承担一部分风险。
您只需要支付很少的一笔钱,比如……这次预期鱼获收入的半成或者一成,作为‘平安费’。
那么今天您的船出了事,就能从那人那里,拿到足以覆盖大部分修船损失的‘补偿金’。
您……愿意吗?”
陈老栓张大了嘴,愣住了。
李景行的眉头微微蹙起,他立刻抓住了关键:“小姑娘,你的意思是,有人愿意做这个‘承担风险’的人?
那他如何盈利?
又如何确保不会亏本?”
“靠‘大数法则’。”
苏悠悠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这个词太现代,立刻解释,“就是……如果有十条、一百条船都愿意缴纳这笔‘平安费’,那么即使其中一两条船出事,收到的总‘平安费’也足以支付赔偿,甚至……可能还有结余。
而缴纳了‘平安费’的船,出了事能得到补偿,没出事也能图个心安,将更多精力放在捕捞上,而不是整日担忧天灾人祸。”
她将保险的核心原理,用最朴素的比喻讲了出来。
码头上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个闻所未闻的想法震住了。
李景行看着苏悠悠,目光深邃得像此刻的大海。
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问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么,谁来做这个……收集‘平安费’,并支付‘补偿金’的人?
他需要有足够的信誉和财力,让人相信他赔得起,不会卷款跑掉。”
苏悠悠的心沉了一下。
这正是她目前无法跨越的鸿沟——信用背书和资本金。
她看着李景行,坦诚地摇了摇头:“我现在做不到。
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能做到。”
就在这时,一首作壁上观的韩烨,不知何时摇着扇子走了过来,轻笑一声,语气带着惯有的慵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小丫头,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尽像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这东西……有点意思。”
他的目光在苏悠悠和李景行之间转了转,最后落在苏悠悠那双过于明亮的眼睛上,唇角弯起的弧度更深了。
李景行没有理会韩烨的打趣,他深深看了苏悠悠一眼,那眼神不再是看一个奇怪的孩子,而是带上了某种程度的正视。
“你的想法,我会考虑。”
他留下这句话,便转身继续去处理陈老栓的事情。
但苏悠悠知道,一颗种子,己经在他心里埋下了。
而她,虽然没能立刻做成这“第一张保单”,却让“保险”这个概念,第一次真正地、带着冲击力地,呈现在了一个潜在的、最重要的“客户”面前。
海风依旧咸涩,但苏悠悠仿佛从中,嗅到了一丝名为“可能”的新鲜气息。
(第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