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昨晚没睡好,满脑子都是怀表的事,首到后半夜才迷糊睡着。
起来洗漱时,他对着镜子看了看,眼底有淡淡的黑眼圈。
开店门时,隔壁的张奶奶正提着个布袋子站在门口,看见他就笑:“小砚,刚起啊?
奶奶煮了绿豆汤,给你装了一碗。”
张奶奶今年七十多了,头发花白,总穿件蓝布衫,是 “拾光集” 的老主顾,偶尔会拿些家里的旧东西来让林砚帮忙看看。
林砚接过布袋子,里面的搪瓷碗还热乎着:“谢谢张奶奶,您快进来坐。”
张奶奶走进店里,却没像往常一样看货架上的旧物,而是叹了口气,搓着手说:“小砚,奶奶想跟你求个忙。”
“您说,能帮的我肯定帮。”
林砚把绿豆汤放在桌上,给张奶奶倒了杯温水。
“是这样,” 张奶奶喝了口温水,眼神有些着急,“我昨天下午去公园散步,把相册落在凉亭里了。
那是我和老伴的相册,里面有我们第一次约会的照片,还有他走之前跟我拍的最后一张合影…… 我找了一晚上,都没找到,你说这可怎么办啊?”
林砚心里一动,突然想起昨晚怀表的事。
他犹豫了一下,问:“张奶奶,您还记得相册是什么样的吗?”
“是个红布面的相册,边角有点磨破了,上面绣着朵小梅花。”
张奶奶说着,眼睛就红了,“那是我老伴当年送我的,跟着我西十多年了。”
林砚站起身:“张奶奶,您别着急,咱们现在去公园找找看。
说不定是哪位好心人捡到了,放在凉亭里没拿走呢?”
其实他心里也没底,但看着张奶奶着急的样子,实在不忍心拒绝。
张奶奶一听,赶紧点头:“好好好,咱们现在就去。”
两人出了店门,沿着青石板路往公园走。
早上的公园很热闹,有打太极的,有跳广场舞的,还有卖早点的摊位。
张奶奶一路走,一路问碰到的人,有没有看到一个红布面的相册,但都说没看见。
走到凉亭时,里面空无一人,石桌上还留着几个瓜子壳。
张奶奶走到石桌旁,蹲下来看了看,眼圈更红了:“昨天我就坐在这里,看了会儿相册,接了个电话就走了,怎么就忘了拿呢……”林砚看着张奶奶难过的样子,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 —— 他能不能试试,像昨晚对怀表那样,感知一下这里的东西?
他环顾凉亭,石桌上除了瓜子壳,还有一张被风吹来的广告纸;石凳上,放着一个别人落下的布偶。
他走到张奶奶昨天坐过的石凳旁,蹲下来,指尖轻轻碰了碰石凳的表面。
刚开始没什么感觉,过了几秒,他突然觉得指尖传来一阵温暖的感觉,像是有人坐在那里,晒着太阳,心里满是开心。
紧接着,一段模糊的画面在他脑海里浮现:一个穿着蓝布衫的老奶奶,手里拿着个红布面的相册,正翻给身边的老爷爷看。
老爷爷戴着顶旧帽子,笑着指相册里的照片,阳光落在他们身上,暖暖的。
然后,老奶奶接了个电话,站起来就走了,相册落在了石凳上。
过了一会儿,一个穿运动服的小伙子走过来,看到相册,犹豫了一下,拿起相册就往公园门口走了。
林砚猛地回过神,指尖的温暖感消失了。
他看着张奶奶,语气有些不确定:“张奶奶,您的相册可能被一个穿运动服的小伙子捡走了。
他往公园门口走了,说不定是想交给公园管理处?”
张奶奶一愣:“真的吗?
可我昨天去管理处问了,他们说没人交相册啊。”
“说不定他后来有事,没来得及交。”
林砚想了想,“张奶奶,咱们去公园门口的小卖部问问。
那里人多,说不定有人看到他了。”
两人走到公园门口的小卖部,店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
林砚问起穿运动服的小伙子捡相册的事,店主想了想:“哦,我昨天下午看到过。
那小伙子捡了个红布面的相册,在这儿买了瓶水,然后往东边的巷子走了。
东边巷子不是有个养老院嘛,他好像是养老院的护工。”
张奶奶一听,赶紧说:“东边巷子的养老院,我知道!
我老伴以前就在那里做过义工。”
两人又往东巷的养老院走。
养老院的门口有个保安,听他们说明来意,笑着说:“你们说的是小李吧?
他昨天下午捡了个相册,今天一早就交给我了,说等失主来领。”
保安进去拿了相册,果然是红布面的,边角磨破了,上面绣着朵小梅花。
张奶奶接过相册,翻开看了看,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就是这个,就是这个!
小砚,太谢谢你了,要是找不到它,我这心里啊,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林砚看着张奶奶开心的样子,心里也暖暖的。
他突然意识到,昨晚怀表的事不是幻听,他好像真的能感知到旧物或者地方承载的情绪和片段。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怀表,心里琢磨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不一样的变化?
回到 “拾光集”,张奶奶又给林砚装了一碗绿豆汤,才开开心心地走了。
林砚坐在梨花木桌前,看着桌上的红布面相册,又看了看角落木盒里的怀表,突然觉得,那些沉默的旧物里,可能都藏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等着被人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