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依旧写代码、改需求,和往常并无两样。
但只要闭上眼,他总会想起那条无尽长河,想起竹庐中的青衫身影。
那种仿佛穿透时空的对话,仍在耳边回荡。
他开始格外留意身边的人与事。
公司里,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项目经理的临场指令,以往他觉得琐碎而烦躁,如今却像是一盘棋局。
他会下意识去“观势”,思考每个人的立场与动机。
有几次,他甚至成功化解了团队内的小矛盾。
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让他隐约感受到一种掌控的乐趣。
但他知道,这远远不够。
那一夜的对话,诸葛亮给出的答案如同一座高山,而他只是在山脚下徘徊。
林墨渴望再次入梦。
⸻那天夜里,他几乎怀着祈祷的心情躺下。
很快,他又听见那熟悉的水声。
眼前一亮,他再次站在长河之畔。
波涛滚滚,映照出古今风云。
林墨的心跳加快,脚步急切地向前。
果然,那座草庐依旧在风中摇曳,竹影婆娑,炉中青烟袅袅。
诸葛亮仍旧端坐其中,手中执一卷竹简,似在默读。
听见脚步声,他抬头,目光温和。
“你又来了。”
林墨快步上前,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时说不出口,只能恭恭敬敬地一揖:“先生。”
诸葛亮合上竹简,轻轻一叹:“人心急切,未必是坏事。
你心有所惑,坐下来说。”
林墨依言在草席上坐下。
炉火映照,两人之间氤氲一片温暖的光影。
林墨鼓起勇气:“先生,上次您问我何谓智慧。
我虽得一丝启发,但总觉理解尚浅。
请您再赐教——智慧,到底用来对付什么?”
诸葛亮目光深邃,仿佛穿透夜幕。
“智慧,非为炫耀,更非小聪小巧。
其根本,在于观人心。”
“人心?”
林墨重复,心头一震。
诸葛亮点头:“兵法三分在阵,七分在人。
治国可立法度,然若不知民心,法必徒具其形。
处世亦然。
纵有百策,若不能安人心,皆成虚妄。”
林墨若有所悟,却仍有疑问:“可在人心面前,往往难测难控,如何能以智慧掌握?”
诸葛亮微微一笑:“人心似水,观其所趋便可。
记住,人言可饰,唯势难假。
观其处境,知其欲求;察其举动,明其心意。
如此,便能以小见大。”
林墨屏息凝神,把这句话牢牢记下。
“观人心如观水势……”他喃喃自语。
诸葛亮忽然反问:“你在尘世间,可曾有境遇,人多争执不休,你却不知如何调停?”
林墨怔了怔,立刻想起前几天的会议场景。
他忙点头:“有过。
若非想起先生教诲,我那次也不敢开口。”
诸葛亮含笑:“这便是你学得的第一步。
然世间纷争,不止是利益之争,亦有人心之争。
若要更进一步,当学‘借势’。”
“借势?”
诸葛亮缓缓起身,走到庐外。
风吹竹林,沙沙作响。
“水因势而流,人因势而动。
智者不逆流而抗,而是顺势而引。
善借者,可使千军如臂使指;拙者强行,则费力而少功。”
说罢,他手指长河。
只见河水卷起浪涛,奔涌而下,势不可挡。
“若一人逆水而行,必困其中;若能乘舟借势,则千里顷刻可达。”
林墨目光炯炯,心神被深深震撼。
“观人心以知欲求,借势以成大局……”他低声重复,觉得这八个字像火焰一样燃烧在脑海。
诸葛亮回过身来,目光慈和:“记住,世间智非为自私一己,而是济世安人。
若心怀苍生,智方能大。”
林墨起身,郑重一揖:“谨记。”
话音刚落,草庐与竹林再度渐渐模糊。
天地光影翻涌,他眼前一黑,整个人骤然被长河吞没。
⸻林墨猛地惊醒,坐起身时,天色己蒙蒙亮。
胸口剧烈起伏,额头尽是冷汗。
可他的眼神,却前所未有的清澈。
“观人心,借势而行……”他在心里默念着,仿佛得到了某种钥匙。
⸻第二天,公司内部爆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客户临时更改需求,导致整个项目架构都要推翻重做。
团队一片哗然,怨声西起。
有人抱怨客户无理,有人干脆想甩锅。
经理怒火中烧,场面陷入混乱。
林墨坐在角落,静静观察。
他看见负责前端的同事面色焦急,知道对方担心的是加班过多;看见测试组的主管眉头紧皱,知道她惧怕的是上线延期被问责;经理怒斥不止,实则害怕项目彻底失败,影响升职。
人心如水,各有趋向。
林墨深吸一口气,忽然站起身来。
“大家冷静。”
他的声音并不大,却意外地压住了嘈杂。
所有人都望向他。
林墨心跳如鼓,但脑海中回荡着诸葛亮那句话——借势。
他沉声道:“客户改需求是事实,我们没法改变。
但正因如此,我们反而有机会——重构一次架构,把之前积压的问题彻底解决。
对前端来说,这意味着不再重复加班;对测试来说,也能减少后续 bug;对经理而言,这是转危为机的机会。”
众人一愣。
林墨继续道:“我们若硬抗,只会更乱;若顺势重整,说不定能反而争取更多信任。”
会议室再次陷入寂静。
经理脸色阴沉片刻,忽然长叹一声:“……他说得有道理。”
其他人也逐渐点头。
刚才还像要散伙的场面,竟在无形中被引导到了一个新的方向。
林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震动。
这是智慧的力量。
不是技巧,不是伶牙俐齿,而是理解人心、顺势而为。
他在心里默默低语:“诸葛先生……我会继续来寻您。”
⸻(第二章完)